泥鳅
水底潜行客


文章出自:博物 2010年第05期 作者: 侯勉 唐志远 

标签: 动物世界   

泥鳅,俗称鳅鱼、圆鳅、泥狗等。生物学分类属于鲤形目,鳅科,花鳅亚科,泥鳅属。本属种类不多,已知7种,广泛分布于欧洲及中国、日本、韩国和越南、缅甸北部。在我国,从南到北的各种自然水域,甚至水田中,都能发现它们的踪影。
游动的金条
泥鳅通常都是黑褐色或黄褐色的,但有一些个体会出现白化变异,也就是得了白化病,这类个体会变成耀目的金黄色,在水中游动时就仿佛一根根活动的金条,加上红宝石般的眼睛,真是贵气十足!

水产市场仿佛是童年的水族馆,在那里经常可以看到各种奇怪的鱼,其中最普通的便是泥鳅了,黑乎乎的一堆钻来扭去,想要伸手去捉又总是无法握住,被它逃掉,只留下一手黏乎乎的液体。

它的胡须很敏感
泥鳅的嘴边长着5对触须,弥补了视力的不足,捕捉水生昆虫的时候,它们很少主动发起攻击,而是用头部翻搅起泥沙,然后通过触须感知活动的物体,精准出击。

乍看之下,它们黑不溜秋、土头土脑的,一点都不好看。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每条泥鳅身上的色彩和花纹都是独一无二的。

最害羞的鱼
稍有风吹草动,泥鳅就会疯狂逃窜,然后拼命扭动着身体钻入泥沙中。很多时候它们只把身体的一部分藏起来,却不知道尾巴还暴露在外。

泥鳅通常都生活在静水坑塘、水田或缓流的溪河中,环境的多变带给它们多样的色斑,有条纹、斑块、芝麻点,甚至纯白、金黄或鲜红等各种类型。它们总是潜藏在淤泥或沙石中,只把胡须长长的吻端露在外面,偶尔会以极高的速度冲向水面,换一口气又立即潜回身去,所以在野外想看见它们并不太容易。以往,每到秋季农夫们会用竹簸箕从淤泥中将它们滤出,这大概也是捕捉它们效率最高的方法了。

奇异的婚俗 一妻两夫
进入繁殖期后,成年的雄泥鳅会通过缠绕的方式来向雌泥鳅“示爱”,但由于它们的身体太滑溜,一条雄泥鳅是无法控制住一条雌性的,所以它们在漫长的进化道路上形成了“一妻两夫”的婚俗。当它们开始交配时,两条雄鳅会一前一后蜷曲身体分别包绕住雌鳅的鳃部和肛部,通过不断地摩擦身体和挤压进行刺激,雌鳅随即产下成百上千的卵粒,雄鳅同时排出精液使卵受精。由于它们兴奋起来力量很大,所以遇到过度兴奋时,往往雌鳅会被压破内脏而死,甚或3条泥鳅纠缠在一起无法分开,最终一起“徇情”。

虽然泥鳅在我国大量当作饲料鱼,但它们由于体色多变、强壮易饲养,在国外的水族市场上也有一席之地的!现在不少人将它们作为观赏鱼放进自家的鱼缸,和热带鱼一起饲养。养不死是所有饲育过泥鳅的人的共识,它们对饵料不挑剔,经常吃残渣剩屑或有害的软体类,在鱼缸中能起到“清道夫”的作用。

责任编辑 / 唐志远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