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言甜语月饼的江湖
标签: 生活百科

中秋之夜,阖家赏月,膏蟹肥,菊花黄,石榴甘美,橙橘飘香,桌上的主角,自然是月饼这形如秋之圆月的美食。按照家庭成员的个数,把月饼切成一牙牙分食,便更能体会到分享和团圆的深意。
明代开始,家家户户吃月饼成为一种普遍的中秋习俗。明人记载,那时北京的中秋,一般百姓都自造月饼,互相馈赠。店铺里的月饼,用各色果品作馅,制作精美,“有一饼值数百钱者”。旧时亲友之间中秋节礼有时候分量颇大,晚清学者李慈铭曾记过一笔节礼帐,李家给他妹妹婆家的中秋礼物里,光月饼就有:“大月饼五百二枚,小月饼三斤,水晶月饼三百枚,细沙月饼四斤”,水晶指冰糖猪油馅,细沙指澄细的豆沙馅,数量非常可观。一般平民百姓无此财力,到点心铺子里买一蒲包“自来红”、“自来白”月饼,再买两蒲包香果、鸭梨,也就可以带着孩子看二舅舅,访三姑姑了。

不过旧时雇得起厨子的讲究人家,仍然看重家制月饼,这不《红楼梦》中贾珍献给贾母的月饼,也是家中“一个新来的厨子”做的。清代的大诗人袁枚,以讲究饮食闻名,他有位姓张的知县朋友,家里厨娘做得一手好月饼,袁枚曾特地用轿子迎接这位厨娘到南京的随园里做月饼。这位厨娘做的是猪油红枣馅花边月饼,油面反复揉搓,烘饼的火候也十分精当,做出的月饼“含之上口而化,甘而不腻,松而不滞”,袁枚大为满意,特意写入他美食经典《随园食单》中。而现今随着家庭烘焙的流行,中秋月圆之时,赠亲友一盒亲手做的月饼,其中浓挚的情思,岂不远胜于市面所购?
各地的月饼因为风土人情的不同,从形制到滋味都有很大的差别,这里介绍江湖上大有势力的几个月饼“门派”。
责任编辑 / 徐韵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