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山—倾听高山的语言


大山有自己的语言,懂得聆听的人能从它那里了解山的很多秘密。在一位博物学家的眼里,山的一花、一草、一树、一木都会讲故事,告诉我们它们的身世和它们的悲欢。
一座山就好像一座高楼,动植物根据自己的“偏好”挑选自己喜欢的“楼层”,花草鸟兽都各居其位,丝毫不乱,地理学家把这种动植物分布随海拔高度变化的现象称为“自然的垂直地带性分布”。山越高,它的自然带就越多,其“居民”也就丰富多样,脾气秉性的差别也就越大。北京最高的山是海拔2303米的灵山,所以它也是北京自然带最丰富的地方。


北京也有“高原风光”
山坡平缓,绿草如茵,蓝天白云下,远处山峦起伏,脚下百花争艳,落叶松零星分散在草地上,体型硕大的牦牛安静地在草甸上游走,一派高原草地风光。如果不作说明,在灵山山顶拍摄的照片完全可以“冒充”青藏高原,因为灵山海拔1900米以上有大片的高山草甸,与青藏高原的草甸生态系统非常相似,就连从高原带来的牦牛也能在这里生活得怡然自得。
灵山是北京海拔最高的山峰,它位于北京西部门头沟,与河北的涿鹿县、涞水县交界的地方。它经纬度范围虽然不大,但其地势和作用却格外重要。在华北平原上,逶迤的太行山脉中,小五台山一支余脉到达京西地段时,末端褶皱断裂,形成了一抹起伏的低山、中山。北京的百花山、黄草梁等山与灵山一样都是属于“太行家族”。
责任编辑 / 刘莹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