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罂粟
给小花拍大片


因为纬度和海拔双高,6月的长白山还有些微凉,但积雪融化后裸露出的火山碎石很快就被各色花朵装扮起来,不知不觉中,这里早已变成了花的海洋。这些花朵并不招摇,大都是一副乖巧的模样:矮小的紫色苞叶杜鹃几乎贴地生长,铺满了一个小山坡;不远处又成了毛毡杜鹃的领地;长白虎耳草倔强地从碎石堆里钻了出来,没有叶片的红色枝条上挂满了花朵。沿着山脊往上走,山风卷着浓雾袭来,能见度变得很低,到了海拔2000米左右,云开雾散,一丛丛亮黄色的花朵出现在眼前,这正是我们想要找寻的白山罂粟。这里山虽高,但四野空旷,已是苔原地带。因为气候严寒,风力强劲,高大乔木早已绝迹,只有一些矮小的灌木和贴在地表的地衣、苔藓。看起来有点娇弱的白山罂粟却偏偏喜欢这样恶劣的环境,每年的6~7月份,它们都会迫不及待地从火山灰和砾石构成的贫瘠土壤中钻出来,把苔原装扮得生机勃勃。

虽然找到了大片白山罂粟,也不能盲目拍摄。仔细观察,选择那些植株比较大,正在盛开的花朵。尽量找寻单独生长的白山罂粟,不然背景中的其他花朵会严重干扰画面。


除了拍摄美丽的花朵,苔原上还有很多昆虫也是不错的模特。眼蝶只要停落下来就会躺倒,苔原上总是刮风,这样停落会省不少力气(图1)。因为这里有榛树分布,所以也会看到长鼻子的象甲,它们会用长鼻子在榛子上打洞,然后把卵产在里边(图2)。
苔原的气候使得白山罂粟比普通的野罂粟要矮得多,很难用低角度拍摄。好在长白山的苔原上都是疏松的火山灰和砾石,很容易就可以挖个小坑,得到想要的低角度。测算广角镜头的对焦距离,然后挖一个可以放入相机的小坑。盲拍的成功率太低,所以最好再给自己的下巴也挖一个坑,这样就可以看着取景器来构图了。相机放在沙坑里很稳当,可以用大景深和慢快门来表现更多的细节和层次,这时画面中的背景不再是绿色或者黄色,而是变成了一片天空和云彩,这角度可不是一般人能看到的。

白山罂粟是一整天都在开放,就连晚上都不闭合,我们可以慢慢拍不着急。在强烈阳光下,花瓣很容易曝光过度,顺光不过是一丛普通的花朵,亮黄色还有些刺眼。逆光反到能看到很多平时看不到的细节——花瓣的质感,枝条上的毛丛,就连整个植株都包裹上了一层金黄色的轮廓。山上湿度很大,时不时就会飘过一阵浓雾,这时候干脆放下相机休息吧,被雾气打湿的花瓣会造成严重的反光,打湿的花瓣还会粘连在一起,严重影响美观。长白苔原上还经常下雨,阴天或者多云其实更适合拍摄,可以用离机闪光灯打个侧逆光,烘托出神秘的气氛。
责任编辑 / 唐志远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