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地球之声


文章出自:博物 2007年第11期 作者: 张超 

标签: 天文天象   地球村公民   

闪电惊雷之声,山崩海啸之声,车水马龙之声,婴儿初啼之声……30年前,“旅行者”1号飞船携带着记录“地球之声”的镀金唱片,飞入浩瀚太空。由这张唱片中所包罗的形形色色的美妙声音,可以全面地了解到我们居住的蓝色行星上的自然与文明。为什么要选择这些声音?它们何以“代表地球”,又是如何产生的?让我们一起聆听地球之声,并探究其中的无穷奥妙。

苍茫的宇宙中,“旅行者”1号飞船已经奔波了整整30年。4年前,它冲出了太阳系最后的边界——“太阳风鞘”,一个太阳风与星际空间稀薄气体交界的神奇地域。在它的身后,地球早已无影无踪;太阳也缩小成一颗更亮些的恒星。

在飞船侧面,一个被螺栓固定的铝盒格外显眼,这里面装有一个瓷唱头、一枚钻石唱针和一张镀金的铜质唱片。“旅行者”1号的使命,就是把这张称为“地球之声”的唱片,递交给另一个行星系的文明物种。“它仿佛一个罹难的水手往海洋里抛入的漂流瓶——只是,宇宙的海洋可比地球上的任何海洋浩瀚得多了。”策划“地球之声”的卡尔·萨根博士如是说。在浩瀚的太空中,这枚孤独的“宇宙漂流瓶”期待被未知的朋友挽留。

他策划了“地球之声”
美国天文学家卡尔·萨根博士,是世界一流的天文学家和科学活动家,也被称为“历史上最成功的科学普及家”。除了科普领域贡献外,萨根突出的成就在于对美国的太空探测计划的参与,1977年的“地球之声”唱片也来自于他的天才创意。

Hello?能听见我在说吗?

在一张寄托着人类寻找地外知音愿望的唱片里,该存储些什么声音?有限的时间中,把地球文明从古至今的一切告知地外听众,的确需要费一番心思来选择。而我们不妨想象一下:一位外星朋友,希望在这唱片中听到什么?

要选择“地球之声”,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声音”。所谓声,就是我们耳朵能够感觉到的声波的作用;声是指在任何的弹性介质中传播的扰动,是一种机械波。扰动是说在气体、固体或液体中的一个物理量的小变化,形成的机械波在弹性体里面传播出去,就形成了声。而音是能传递信息的声,就是“有意义的声”。老子就曾讲到“声”和“音”的关系:“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还有“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器晚成”——这里的“声”就是物理的声,而“音”代表语言中的信息。

责任编辑 / 萧潇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