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短:英桑战争
40分钟战争


文章出自:博物 2010年第05期 作者: 朱利安 

标签: 文化文明   

在非洲东海岸的“丁香岛”桑给巴尔,发生过一场举世闻名的战争,它的出名不在规模,也不在历史重要性,而在于这区区40分钟,打出了世界最短的纪录。
丁香之港
桑给巴尔现为东非重要驳运港,转口贸易兴盛。早在几百年前,它就是东西方贸易链上的重要一环,丁香、宝石、贵金属、奴隶……从它源源不断地流向世界,富饶之地兵家必争,这句话在桑给巴尔得到了极好的验证。

桑给巴尔,是一个位于坦桑尼亚东部、濒临印度洋的小岛。19世纪初成为奴隶贸易中心,海运贸易繁盛。1858年,岛上建起了一个小小的苏丹王国。这里民族成分复杂,有来自北非和西亚的阿拉伯人、来自非洲内陆的黑人,以及来自南亚次大陆的印度-巴基斯坦人。如果不是一场着名的战争,这地盘很少会有人注意到。为什么说它着名呢?一是这个弹丸小邦,挑战的竟然是当时掌握全球霸权的大英帝国。二是这场战争实在不对等,打了40分钟就结束了,堪称是有史以来最短的战争。

别小瞧了桑给巴尔,这个非洲东海岸的岛国是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之一,除农业兴旺,还出产贵重金属和宝石,又是世界上最着名的丁香产地,有“丁香岛”之称。对19世纪末期的西方强权而言,抢下这个岛,就控制了一段贸易的产业链,还有助于向非洲内陆拓展势力。在19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桑给巴尔苏丹成为英国控制下的傀儡,英国也借此获得了这个岛的控制权。此举惹恼了新兴的德国,经过多年征战,此时德国已经由分裂走向统一,并想在业已被瓜分殆尽的全球版图中分得一杯羹。桑给巴尔就是德国人眼中的一个契机。

19世纪的桑给巴尔,贸易链上的明珠

1890年8月25日老苏丹病逝后,德国人挑动其侄巴伽什自立为苏丹;而英国人则支持另一候选人。这两个傀儡,开始在两大强权的支持下对峙起来。巴伽什开始组织军队,要用大炮说话了。这不是太岁头上动土吗?英国立即行动,海陆军一并开进。兵临城下时,巴伽什还幻想德国和美国(岛上驻有美国官员)能给予援助,但美德均拒绝了他。

当地时间8月27日上午9点,英国对巴伽什苏丹下了最后通牒。他们集结了3艘巡洋舰、2艘炮艇、150名海军陆战队员和900名左右的桑给巴尔仆从军。与之相对,大约有2800名桑给巴尔士兵守卫着王宫,大多是刚从民众中召集来的新兵,其中也包括宫廷禁卫,以及一些仆人与奴隶。守军有几门大炮和一些机枪,他们把这些寒酸的武器放置在王宫前,瞄准了英军舰艇。9:02分英军开始炮击,迅速击溃了桑给巴尔人的抵抗。桑军“英勇战斗”了40分钟以后宣告投降。交战期间,英国战舰共发射500发炮弹、4100发机枪子弹和超过1000发步枪子弹。战后,巴伽什躲入德国领事馆,并于10月2日从海路逃跑,此后一直过着流亡生活。

责任编辑 / 徐韵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