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手体验“克隆”
行动中的植物组培小组


文章出自:博物 2004年第02期 作者: 张迪 李江松 

标签: 化学实验   博物广知   

“数苗最兴奋”
三位同学的同感是,看到亲手接种成功的幼苗越来越多,成就感油然而生,期盼早日将它们移栽到自然环境中。

组培是什么

植物组织培养又名试管苗技术,简称组培,是指植物的一部分组织离开母体在人工培养基上的生长和分化,因此也被生动地称为植物的克隆。在很多中学生对它的概念还只停留在文字上时,上海一个平均年龄17岁的小组已经开始了与植物组培的亲密接触,并且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为什么要组培

“如果这种库拉索芦荟完全靠天然生长的话,那我想现在超市有这种芦荟的酸牛奶一定会很贵。” 非常有条理的女孩张洁云向我形象地解释组培的意义。组培可以实现珍稀或经济植物的快速繁殖,是现代生物技术在植物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应用。

三位同学来自不同的班级,对植物组培好奇与一探究竟的执着让他们同时来到校园“植物组培室”,共同把植物组培研究作为自己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并在后期结为一组。在生命科学老师的指导下,第一次实验终于紧锣密鼓地开始了。

“克隆”全过程
取样、消毒、插苗、封口……其实过程远远不止这些,从对组培的完全不了解到成功培养出自己的第一株小苗,每次实验都有新的发现,在教生命科学的张老师指导下,对组培由充满好奇变为亲自实践并收获的快乐。(右图左至右为:张老师、高一同学、张洁云、盛骏飞、范佳华)

消毒,消毒,消毒

穿上白大褂,戴好帽子、鞋套,用75%的酒精仔细擦拭双手,在已用紫外线灯消毒30分钟的实验室灼烧一会儿要用的刀和镊子……这一系列复杂繁琐的消毒准备工作已让未来的实验充满诱惑。

责任编辑 / 张迪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