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我说


文章出自:博物 2008年第08期

标签: 读编互动   博物广知   

回归充满诗意的夏天

广东深圳·齐思恬

岭南的酷暑里,捧起《博物》享受“夏天的礼物”,感觉还是蛮凉爽的。看到古人对付炎炎夏日的种种妙法,真是大开眼界。在其中,我还发现有很多东西今天我们仍在沿用。比如依山傍水修建的茶楼凉亭,蚊帐和纱窗,还有闹市区抱着泡沫盒卖冰棍的小贩……只不过与古人相比,好像少了一份优雅情趣。

现代避暑寻凉的方法虽然方便,却也有好多弊病。比如空调,虽然冷热自如,但空气缺乏流通让人不舒服,还容易把人吹病,耗能污染(包括噪音污染)就更不用说了。直到现在,害怕吹空调的奶奶在睡觉前,仍会端一盆凉水在床前让电扇吹着,伴着水面被吹起的凉意入睡。而紧张的中考,老师也特意在教室中摆放了两盆冰块。这些看着有些原始的做法,效果也不错呀。

看了《博物》的文章,真想回到那个充满诗意的年代。现在到处都在倡导绿色环保,不知这种生活的回归是否真的能够实现。不过,我觉得大部分人都不愿意放弃今天的方便,想到这里,心中不免有些惆怅。

《博物》

的确,其实古代中国的许多时代,不论百姓还是王侯,生活质量都相当高,以至于全世界都羡慕中国人的生活。除了天人合一的文化理念、巧夺天工的设计发明,这种生活品质也建立在人均天然资源相当丰富的现实基础之上。如果今天大城市的人口密度放到古代,每人采些花草来熏香避暑,山野田原就光秃秃了,又哪里去建造那么多私家的园林池苑呢?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