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埃菲尔铁塔

1889年3月31日,法国巴黎。一位身着黑色礼服、手持法国国旗的老人,在众人簇拥下,来到巴黎塞纳河南岸的马尔斯广场。这里一年多前还是空地,可现在竟拔地而起一座高耸入云的巨大铁塔。隆重的鼓乐声中,老人从塔侧拾级而上,跨过1710级阶梯后,将国旗插上塔顶。礼炮齐鸣声中,三色旗在300米高空猎猎飘扬——老人眼眶湿润了。
“这铁塔已经把我淹没了,好像我一生只是建造了它。”他喃喃自语地感叹道。这位老人,就是法国工程巨匠居斯塔夫·埃菲尔,他一生中杰作累累,但使他名垂青史的还是这座以他名字命名的巨塔——埃菲尔铁塔。
革命性的“革命纪念碑”

1500多根预制梁架、150万颗铆钉和12000个钢铁预制件,组装成了这座总重7000吨的庞然大物。埃菲尔铁塔采用交错式结构,4条铁柱与地面呈75度角,它们那粗大躯体被固定在混凝土台基之中,也拜这“四大金刚”之功,高耸入云的塔身才得以屹立不摇。
故事要从1886年讲起,就在前1年,大洋彼岸的华盛顿纪念碑刚刚竣工,这座高达167米的石碑,超越了胡夫金字塔,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建筑。而法国人决心超越这一纪录,宣布3年后在巴黎举行一次规模空前的世界博览会,以纪念大革命100周年,为了这次博览会,要建造一座象征法国的纪念碑,而它的高度,要达到300米。
一场设计大赛拉开了帷幕,在最后期限之前,超过100份设计稿参与了这项伟大工程的角逐。其中大部分都非常传统,另外一些则非常怪异。一份设计是建造一个巨大的断头台;另一份是一座300米高的洒水塔;还有的方案是座“灯塔”,可以让人在“夜晚的巴黎阅读报纸”……当然,这些不靠谱的提案,没有一个获得评委的青睐。
责任编辑 / 萧潇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