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的记忆
标签: 博物广知

历史上,我国温度从来都是变化不定的,只不过对于每一个人来说,不一定能察觉这种变化,因为相对于人的寿命而言,气候的变化是缓慢、渐进的。
研究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我们国家比其他国家有巨大的“先天”优势,除了从野外获得的岩石、土壤和化石等自然物证,我们还可以从古代文献和考古发掘的历史实物中找到气候变化的蛛丝马迹。结合来自野外和图书馆中的多种资料,就可以还原出我国古代各个朝代的气候条件,揭开一部“中国温度的历史”。
在河南猎大象
河南古称豫州,现在的简称是“豫”,这个字面上看,就是人与象在一起,有人解释为人牵引着一头大象。现在我国只有在云南南部才有野生亚洲象,为何中原地区会以大象命名呢?殷墟(今河南安阳)出土的一块甲骨上有明确的记载,某次打猎获取大象一头——在四五千年前,大象曾在黄河中下游流域分布。
考古发现证明,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1100年(从仰韶文化时代到安阳殷墟时代)的气候很温和。在殷商首都发现了竹鼠、貊、水牛等大量亚热带动物的遗骸。如今,这些地区已经找不到这些动物的踪迹了。竹鼠、等动物都生活在湿润的森林里,所以我们可以推断,3000多年前的陕西、河南一带,拥有茂盛的亚热带森林。
责任编辑 / 刘莹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