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片漆黑中闪光
体验漆艺之戗金
文章出自:博物 2008年第08期
标签:

浑然天成的大漆
阳光从高高的落地窗照进来,在巨大的漆画上反射出耀眼的光泽;长长的工作台上摆放着没完成的作品和各种工具,散乱而随意;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若有若无的香气。在清华大学漆艺工作室里,一切都充满了艺术气息。
漆艺,一个听起来有点神秘的名字,首先浮现在我脑海中的,是古画上仕女手捧的描金漆盒,轻巧温润,充满灵气,象征了优雅的品味。我这次体验的“导师”是工作室的研究生方兆华,动手制作前,他先给我普及了一些漆艺的基本知识。

割漆
高大的漆树,是一种落叶阔叶乔木,生长在亚洲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地区。割漆的过程就像割橡胶,这从“漆”字的古代写法“”上就能看出来,木,代表漆树,水,代表分泌滴下的汁液,中间的一撇一捺,象征的是插进树干的竹片或贝壳。由于采割不易,每棵漆树的生漆产量很低,有“百里千刀一斤漆”之说。
高大的漆树,是一种落叶阔叶乔木,生长在亚洲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地区。割漆的过程就像割橡胶,这从“漆”字的古代写法“”上就能看出来,木,代表漆树,水,代表分泌滴下的汁液,中间的一撇一捺,象征的是插进树干的竹片或贝壳。由于采割不易,每棵漆树的生漆产量很低,有“百里千刀一斤漆”之说。
中国是漆艺的故乡,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开始在木胎或陶胎器皿上涂上漆液,制作漆器。除了轻便、耐用,漆器特有的美越来越被人们欣赏,漆画、漆塑等观赏品也随之诞生。当然,无论是涂在器具上、用以作画,还是堆塑成立体造型,大漆都是主角。
大漆又叫生漆、国漆,是从漆树上割下来的乳白色汁液,正因为具有“如胶似漆”的黏稠的特性,曾经被用作黏合剂。与人工合成的化学涂料不同,大漆是无毒无害的,工作室里这股淡淡的清香就是大漆的味道。
责任编辑 / 李享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