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红黄乱穿“外套”?!
动植物的非正常颜色改变
标签: 地球村公民

动物白化:倒霉病症,生存艰难
“吴三桂有三件宝贝!”武侠小说《鹿鼎记》中,韦小宝向康熙皇帝讲起这三件宝贝,分别是红宝石、大理石屏风,以及一张白老虎皮。“吴三桂说,这种白老虎几百年难得见一次,当年宋太祖赵匡胤打到过,朱元璋打到过,曹操和刘备也都打到过的。”这当然是在信口开河,但古人确实视白虎为神物。
中国虽能见到老虎,传说中的“白虎”却极其罕见。通常我们见到的白虎,是来自印度或我国藏东南地区密林深处的孟加拉虎——在孟加拉虎身体里,偶尔会出现罕见的白化基因,来控制毛色变化,而且只有当父母都碰巧带有这种基因,才有机会生下白虎。所谓的白虎也不是通体洁白,而是毛皮以白色为底色,上面有显眼的黑色条纹。


孟加拉虎本身当然不喜欢这种白化基因,它们生活在幽暗的林子里,雪白的颜色就像广告牌子一样显眼,打猎伏击有诸多不便,更容易将自己暴露。多数白虎都会在童年夭折,只有少数能侥幸成年。1951年,人类终于逮住了一只活的白孟加拉虎,而且成功地养活了它。此后人们又捕获了寥寥几只白虎,并且让它们繁殖,产出了更多的白孟加拉虎,如今它们的子嗣遍及世界各地的动物园。
除了白虎之外,白袋鼠、白燕子、白山地大猩猩等野生白化动物,都会因为醒目的白色皮毛而在捕猎、躲避敌害时受到影响。但相比于被人类盯上的白化动物而言,它们至少还能生活自理。鸟市上有些种类的鸟常见白化个体,比如白化的鹦鹉、文鸟、八哥、画眉,因为羽毛中缺乏色素积累,所以全身白色。人类为了得到更多的白化鸟,通常采用近亲杂交的方法,于是可怜的白化鸟后代不但体弱,有些还附带了一些遗传性疾病。这样的白化动物远没有正常的个体容易饲养,除了鸟类,还有银狐、仓鼠、玉米蛇等宠物,只能完全依赖人类才能苟且偷生,若放归大自然,则全然不具备竞争力,难以生存繁衍。
责任编辑 / 王辰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