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甜蜜
德国科隆巧克力博物馆


文章出自:博物 2013年第02期 作者: 袁峻 张扬 

标签: 德国   博物馆   酷玩意儿   奇妙博物馆   

2月情人节,又到了巧克力备受欢迎的时刻,我们别光顾着吃和送,也去远方的巧克力博物馆看看吧。德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巧克力输出国之一,凭借认真严谨和对技术的不懈追求,德国人将巧克力的制作推向了极致。科隆有一座巧克力博物馆,不但“色香味”俱全,每天还生产400千克的巧克力,可谓正宗的“前店后厂”。

进门就送巧克力

巧克力博物馆坐落在一座靠近江边的船形小岛上,由几栋建于不同时期的楼组成,充满了历史穿越感。这里同时也是德国着名巧克力生产商Stollwerck的工厂。1989年,为了纪念品牌创立150周年,厂方在此举办了一个巧克力展览,由于参观人数越来越多,后来就干脆改造成了永久性的博物馆。博物馆的门票是8.5欧元,相当于人民币69元左右,买票还会送一块巧克力。

神奇豆子

博物馆设置了3个主题展馆,在“穿越时空的甜蜜之旅”展馆,介绍了关于巧克力发展的历史,并展出一些制作巧克力的设备。巧克力的主要原料是可可豆,即可可树的种子。可可树的果实形状类似被拉长的带棱甜瓜,里面包含了大约20~50个长杏仁状的可可豆。可可豆的品种直接影响着巧克力的口味。

可可脂,巧克力的精华

整个博物馆中最让人难忘的展品之一,是一台1899年的可可脂压榨机。可可豆经过烘焙、切碎、研磨等一系列工序后,被打成浆液。而压榨机的作用就是把浆液里的油脂——可可脂分离出来。根据可可脂含量,巧克力分为三六九等,含量越高,巧克力的味道就越纯正,相应地,价格也更高。而这些浆液“脱脂”后,被称为可可浆,部分可可浆被制成固态的可可粉,当作调味品。

喜欢湿热的树

“走进可可”展区设有一个面积约200平方米的玻璃温室,顶高达8米,在里面,观众可以看到真实的可可树及其果实。可可树是热带植物,主要分布在南北纬20度之间的谷地和沿海平原,温室外的世界地图标注了可可产区。据说最早食用可可的,是美洲的玛雅人。但在大航海时代,玛雅人的王朝早已消失,西方人登陆美洲后,从墨西哥当时的土着,阿兹特克人那里了解到巧克力这种神奇的美味。

责任编辑 / 童晓岽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