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古人 优雅夏日


文章出自:博物 2008年第07期 作者: 孟晖 

标签: 生活百科   

林中池畔夏日凉

古时没有空调,一到夏天,如何去除炎热之苦,就成了必须解决的难题。大家都知道,清代的圆明园、颐和园,都是皇帝夏季避暑的地方。在流水潺潺、古木幽茂的郊外山野深处选择一处清凉的山湾,或者人工营造出一处水波荡漾、草木盛茂的私家园林,把度夏的居所安设其中,利用树阴与水波来创造出天然的凉爽氛围,是传统生活中最为流行的做法。

最典型的是南宋时代的皇帝纳凉之所“寒翠堂”,深藏在西湖畔的苍松秀竹深处,四周峰峦环绕,岫崖参差,因此树阴浓蔽,日光根本无法漏射到树下。同时,堂前有广达10亩的水池,池畔山崖上有瀑布喷泻,飞落到池中。这里在三伏天也是清凉异常,需要穿比较厚的单衣才不至于感到寒冷。

至于贵族士大夫之家,也往往各有私家园林,其中都有专门供度夏之用的场所,比如一所临水的轩楼或跨水而立的水亭。到了夏天,就移居到水阁、水亭当中,在此度过炎炎暑热的时光。在清代,还有人运用巧思,把建在水上的楼阁设计成船舫的外观,于是,一座木、砖筑成的二层船舫静静伫立在水边,明窗四开,应风招凉,敞阔适意。这些避暑住所也都是周围遍植修竹、梧桐等花木,让窗前翠影摇曳,不见日色,只透入丝丝凉风。宋代词人蔡伸的《卜算子》有道是:

小阁枕清流,一霎莲塘雨。风递幽香入槛来,枕簟全无暑。

责任编辑 / 徐韵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