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之钥


文章出自:博物 2005年第03期 作者: 王蓓蓓 

标签: 娱乐底片   博物广知   

“就像灾难片《后天》变成真的!”亲历过普吉岛海啸的幸存者这样形容3个月前的那场海啸灾难。在电影《后天》当中,连天的海啸毁灭了城市。惊心动魄的千钧巨浪,竟然事隔不久就真现在人们眼前,仿佛一个可怕的预言。

何止《后天》!如今排行榜上的“大片”中,灾难片不但独成一类,而且几乎占据了票房的统治地位。《龙卷风》、《泰坦尼克号》、《彗星撞地球》,人们几乎是一部接一部地观看灾难电影。除了惊险刺激的画面冲击力之外,它是否也折射出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慌张?

海啸过去了,由此所带来的恐惧和悲伤,却依然笼罩在人们的心头。可怕的灾难停止了,我们的思考却不应该停顿。自从人类诞生以来,就一直在与大自然抗争。地震、台风、洪水,甚至雷电,它们都曾使我们处于危险的考验之中。而近来屡屡发生的高楼大火、电梯故障、交通事故,又提醒我们对周遭的环境必需时时警醒。如果翻开一部世界灾难史,你会发现一个明显的趋势:如果把20世纪以前的灾难大事记和20世纪作一个对比,前者几乎全部是大自然带来的灾祸,而后者当中,密密麻麻写满了“技术灾难”,其中包括飞机失事、轮船沉没、火车出轨,以及城市大火、大坝倒塌,甚至还有化学物品与核泄漏。

“凡火者,人火曰火,天火曰灾”,这是中国古代对“灾”字的定义,排除战争和疾病的困扰,在那个时候,所有的灾难都是“上天降下”的,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灾难也在“升级”。灾难的种类变得多样,同时它的地域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你可以远离地震带和洪水区,但你无法避免居住在高楼当中,乘坐汽车与电梯。灾难“大众化”了。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