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解码


文章出自:博物 2013年第02期 作者: 顾森 

标签: 酷玩意儿   博物广知   博物高考题   

你背过朗朗上口的“赵钱孙李”吗?你身边有没有姓氏特殊的朋友?你是否羡慕过令狐冲、慕容复、欧阳锋、独孤求败等人拉风的复姓?那么,你知道这些姓氏都是什么来历吗?2009年的一道全国高考文综题,就考查了姓氏起源的知识。
过年了,你家有贴“门神”的习惯吗?经典门神尉迟恭,他的姓氏就是由鲜卑语音译而来的。

稀奇古怪的姓氏,往往能在自我介绍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而我们这些顶着常见大姓的围观群众,只能默默羡慕嫉妒。当然,如今群众对于复姓相当喜闻乐见,随着武侠小说流行,假如你有个欧阳、上官、慕容这样的姓氏,简直就像贴了“武林高手”的标签,别提有多拉风了。

从北宋的《百家姓》到明初的《千家姓》,再到明清时的《古今万姓统谱》,中华姓氏真是浩如烟海、博大精深。这些五花八门的姓都是怎么来的?09年这道全国文综题,引用了唐朝史官柳芳的说法:“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谥,则文武成宜;氏于事,则巫乙匠陶……氏于字,则孟孙叔孙;氏于居,则东门北郭。”——可见姓氏与地名一样,虽然短小精悍,背后却大有文章。

其实,虽然我们习惯说“姓氏”,但姓与氏原本并不是一回事。上古时的“姓”是一个大家族的族号,“氏”则是姓的分支。一个大族“开枝散叶”,每个分支都要有一个独立的标志,这才是氏。姓氏分开的情况一直延续到先秦时代,战国后,它们才开始合一,在西汉时完全融为一体,统称为姓。

姓氏的来源很多,最古老也最普遍的一种,是“就地取材”:住在哪里,就用那个地方作自己的姓氏。“氏于国”,就是一种根据地名取姓的方法,题中的“齐、鲁、秦、吴”,都来自于该姓祖先建立或被分封的国名。将范围缩小的话,也有以邑(城镇)名取姓的,比如邯郸的“郸”。范围更小的就以具体居所位置为姓,比如“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八成就住在城南,而被武松打死的西门庆,他的祖先一定住在城邑西门附近当然,因为人口的不断流动,这些“地名姓”的后人已经散落到各地了。

责任编辑 / 林语尘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