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何处无芳草

苏东坡在一千年前,写下了知名的词句“天涯何处无芳草”,想必就算苏东坡本身也不曾料到,这一句中蕴涵的哲理与玄机,时至今日,竟与万物生长之理暗合。如今我们用“生态学”一词,来囊括生物与环境、生物与其他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天涯之于芳草,便是环境之于生物。若将“芳草”定义为开花植物,将苔藓、藻类与蕨类排除在外,那么冰层、雪峰、海沟之类的地方,确实是“芳草”存活的死角,但在很多严酷的环境之中—极冷、极热、极旱、极湿、狂风大作、盐碱弥漫,植物的顽强,依旧不愧苏东坡的名言,这些绿色的生命动用了高超的智慧与强劲的耐性,正努力前去占据天涯内外的每一个角落。
高山与苔原
低温下的生机
无论在高纬度或者高海拔地区,低温都是生物们必须面临的考验:北极熊一袭白衣,海豹、企鹅包裹着肥厚的脂肪,牦牛披挂着长毛斗篷在低温中生存的动物们,首选的保温策略就是多穿外套。棉衣、皮袄、羽绒服、油脂防寒装,没有这些装备,几乎无法在严寒中立足。植物相对于动物而言,处境可谓更加凶险,它们既没办法找个地穴或者树洞躲避,也不能依靠运动、进食来增高体温,相对被动的御寒方法中,向动物们学习,身披厚实保暖的外套,便成为了植物的常用手段。

高纬度地区的苔原上,夜间地面的温度要比空气中略高,因此为了抵御寒冷,植物们大都选择紧贴地面生长。供图/全景
欧亚大陆的高原、高山上,生有一种全身白毛的植物,密集的绒毛仿佛羊毛衫般,御寒的效果不言而喻。这些白毛松软易燃,我国古人将之采下,用于引火,故而称这种植物为“火绒草”。到了欧洲,因为火绒草的绒毛洁白似雪,因此得了个响亮的名头—雪绒花。无论法国、意大利、奥地利,还是瑞士、德国,只要毗邻阿尔卑斯山的地区,人们便无不知晓高山上的3种花草:鲜红如火的杜鹃、洁白胜雪的雪绒花、湛蓝如水的龙胆。这3种颜色甚至被搬到了很多国旗上,雪绒花独占一席,被视为高山之上纯净心灵的象征。

火绒草就是欧洲高山上为人赞颂的“雪绒花”(供图/全景)。
责任编辑 / 王辰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