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
学在江湖 四方通达
标签: 湖北

滔滔江水奔流不息,南来的湘江、赣江切割着丘陵,注入洞庭湖、鄱阳湖中稍作驻留,而后与北来的汉水一样,在不同地段汇入滚滚长江,向东奔流入海。以大学资源和校园生活的地域特色划分区域,与自然地理区划及传统行政区划多少有些不同。河南、安徽这两个地跨南北方的省份,也被划入了华中这块江湖之地。流经的淮河虽不汇入长江,却也同样涌入洪泽湖后自行入海。
此间的莘莘学子就如同这江湖中的汤汤流水,后浪推前浪,在各地校园中回旋蓄养几载,最终汇入时代巨流和社会各界的茫茫人海,岁岁年年,永不止息。从古至今,这片充满江河湖沼的荆楚和中原古地,历来就是中国往来交通最为忙碌、人口流动最为频繁的所在。人们以“江湖”二字,来指代汇聚三教九流、纷繁驳杂、瞬息万变的社会环境,或许正是由此而来。
至于大学,江湖中立起的象牙塔,实则更为宝贵。知识如何学以致用,身在校园如何了解社会生活现实、掌握沟通交往之道——这些全国教育界都深感忧患的问题,在华中的大学里就没那么严重。身在此间,不需要教书先生的严规戒尺,自然便能熟习安身立命、和谐共存的方法与规则——这些课本上永远不会出现的“公理”,不必再等到未来用头破血流来证明。
当大部分刚刚毕业的学子,正为如何转变角色、与陌生环境相适应而碰壁苦闷之时,从华中高校走出的少年们,却能因早已养成的灵活机变而应对自如。不必担心在华中沾染“江湖习气”后只会在江湖混迹:古来的四大书院俱在其间;范仲淹曾于洞庭湖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王勃在赣江之滨“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自洋务与共和之始,从此间大学走出的志存高远者,正因为脚踏实地而成就功业,比如那位爱在闹市读书、又爱在城乡游走的书生缔造了当今的中国。
责任编辑 / 王辰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