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竹桃
摇摇儿女花 挺挺君子操
标签: 草木庄园

奇花无人识
一位太学的讲课教师,薪水本不怎么充裕,家里收藏的字画,能有多么珍奇呢?然而在这位杨姓讲师的家里,此刻正聚集着京城中喜爱诗文字画的名流雅士,其中名头最响的,应当算是欧阳修了。这个聚会发生在北宋年间,面对着杨姓讲师的藏品,众人无不惊诧:画确实是珍品,但画中描绘的花木,竟然无人认识!

最终是欧阳修的好友、北宋的知名文士梅尧臣,说出了这幅画的来历:画是五代时的着名画家徐熙所作,曾被南唐李后主当成宝贝一般,藏在宫中。至于画中的花木,枝条柔美,绿叶修长,花色艳粉如霞,此物名为“夹竹桃”是也。梅尧臣作诗咏之曰:“桃花夭红竹净绿,春风相间连溪谷。花留蜂蝶竹有禽,三月江南看不足。”满座皆赞梅尧臣的博学,其实在场的人们,多是北方人,自然不认识这个从海外引来的奇花异木,而梅尧臣祖籍江南,无怪乎能认出夹竹桃。如今夹竹桃在北方也可见到,大多栽在大木盆里,娇生惯养,需要藏在温室里过冬,而在长江以南,夹竹桃极易成活,街边楼角,处处都有栽种。

毒物出南国
称夹竹桃“三月江南看不足”,或许是梅尧臣的记忆有误。在清朝人编着的园艺学着作《花镜》中,对于夹竹桃的记载更为准确:“自岭南来,夏间开淡红花至秋深尤有之。因其花似桃,叶似竹,故得是名,非真桃也。”大约在唐朝,夹竹桃自印度传入我国,名字也带有强烈的异国味道:枸那异、拘那夷、拘拿儿。这些名称,与印度语中夹竹桃的发音kaner颇为相似。

从唐朝到五代,关注和喜爱夹竹桃的人并不多,直至宋朝,文人墨客爱花成风,于是给了夹竹桃一个风雅的名字,这种花木才逐渐为人熟知。夹竹桃一直是种颇具非议的花卉,尽管花开艳丽,但无论是叶、茎、花或果实,都有剧毒,甚至最初人们栽种夹竹桃,并非为了美观,而是为了提取毒素,用于杀虫灭鼠。
责任编辑 / 王辰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