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鸟重名的内幕
标签: 动物世界




遍青山啼红了杜鹃
杜鹃花・杜鹃鸟
“Gu-Gu-Gu-Gu”,“Gu-Gu-Gu-Gu……”,暮春之夜,一声声洞箫般的鸟鸣回荡在沉寂的旷野,好像是在呼唤着谁。歌者无意,听者有心,正在劳作的农人听成“快快布谷”,就叫此鸟“布谷鸟”;鳏寡孤独之人,认为它在说“光棍好苦”,就叫它“光棍鸟”;就连英国酒鬼也会理解成“one more bottle”(再喝一瓶),老外叫它什么?瓶子鸟?不是,老外叫它“Cuckoo”——用它的叫声给它命名。而在中文里,这种鸟更多地被称作杜鹃。杜鹃鸟隶属于鹃形目杜鹃科,我国有杜鹃科鸟类9属17种,遍及全国,其中较常见的有四声杜鹃、大杜鹃和中杜鹃。能够叫出“Gu-Gu-Gu-Gu”四个音节的就是四声杜鹃。
春末夏初正是杜鹃们热恋的季节,在此期间它们尤其喜欢鸣叫,甚至通宵达旦,来寻找自己的“心上鸟”。恰在此时,倘若我们走在云南的川藏公路上,不但能听到山谷间声声杜鹃鸟鸣,也会惊叹于粉白、紫红的杜鹃花海,满山遍野犹如泼洒上深浅不一的葡萄美酒。杜鹃花属于杜鹃花目杜鹃花科,又称映山红。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将杜鹃花比作“花中西施”,以此形容它的清丽美好。中国是世界上杜鹃花起源和分布中心,因此在“中国国花”的候选名单上,杜鹃花也占有一席之地。
杜鹃花和杜鹃鸟,同一个名字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渊源?大诗人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提到:“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高中的另一篇课文,关汉卿的《窦娥冤》中也提到“等他四下里皆瞧见,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这两处提到的是同一个典故:相传远古时代的蜀国国君,望帝杜宇,为解救水患中的百姓,禅位于善治水的鳖灵。鳖灵却居功自傲,怠慢百姓,杜宇闻赶去规劝受阻。于是,焚心似火的杜宇化成一只鸟飞越宫墙,一遍遍呼喊着“民贵、民贵”,叫到口吐鲜血也不停息。后来人们便称这种鸟为杜宇,后来演化为杜鹃。鲜血染红了山花,那花也就被称为杜鹃。
进入繁殖季节,杜鹃鸟的喙基部和颚部会变成鲜红色,犹如点点血斑,足以印证啼血的事迹。恰好在此时节,随着杜鹃啼叫,蜀地的杜鹃花也漫山遍野开放了,这个传说就圆满了。汤显祖在《牡丹亭》中一语双关:“遍青山啼红了杜鹃,荼蘼外烟丝醉软”,一个传说造就了两个名字——杜鹃鸟和杜鹃花。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