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的节日
文章出自:博物 2007年第02期
标签: 博物高考题

巴音布鲁克草原绿草如茵,地上一鼓一鼓的小丘显示出土层以下蕴涵着丰富的水分,这是湿地的重要特征之一。隆冬2月,包括新疆的巴音布鲁克在内,全世界所有湿地迎来了自己的节日——2月2日“世界湿地日”。
现实中的沼泽、湖泊、河流、河口三角洲、滩涂、水库、池塘、水稻田、浅海岸都能叫湿地,不过最典型的湿地还是沼泽。在历史中,沼泽因为不适宜人类居住,而被认为是“恐怖地带”。潮湿、瘴气、陷人的泥潭……小说、电脑游戏里,沼泽被描写成毒虫、蛇怪出没的恐怖阴森之地。在真实的历史里,沼泽也造成过确实的麻烦。红军长征曾经穿越四川西北部的“大草地”——缺少粮食、没有道路、无底的泥潭,战士们在泥泞中跋涉,历尽艰险才走出这片大面积沼泽。
对“恐怖地带”的观念转变发生在近代,科学家发现湿地对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组成全球最基础、最重要的生态系统。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它对地球水循环有重要的调节作用。简单说,湿地在雨水多的年份能存水,防止洪水泛滥,在干旱的年份则向外供水。此外,沼泽还能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维系生物多样性……越来越多的优点被发现,湿地成为“宝贝地带”,《国际湿地公约》把每年的2月2日定为“世界湿地日”,以倡导保护湿地。
责任编辑 / 刘莹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