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墨华服
京剧的扮相衣装

“生旦净末丑、神仙老虎狗”,这句话常被用来形容行当俱全的京剧角色。锣鼓咚锵响起,舞台两侧“出将”、“入相”门帘一挑一合,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走马灯似的登台下场,这时观众们可想不起,后台演员正在如同打仗一样地紧张扮着呢。

后台谁最大
过去的戏班中,后台地位最高的既不是威风凛凛的花脸,也不是神采飞扬的花旦,而是插科打诨的丑角。演出前要由他领着所有演员给祖师爷上香;化妆时丑角不提笔,谁也不准开脸;演员犯了行规,由丑角升堂问罪,可以打屁股、罚款、甚至开除。
丑角权利这么大,皆因梨园始祖唐玄宗。这位热爱文艺的皇帝曾在宫廷梨园中设立音乐戏曲机构,自己还最爱扮丑角。为了不失九五之尊地过戏瘾,李隆基在演出时挂一片白玉遮脸,后来就演变成了丑角脸谱上的“豆腐块儿”。正是这位“皇帝丑儿”,让丑角艺人荣升为戏班里的“大哥大”。
过去的戏班中,后台地位最高的既不是威风凛凛的花脸,也不是神采飞扬的花旦,而是插科打诨的丑角。演出前要由他领着所有演员给祖师爷上香;化妆时丑角不提笔,谁也不准开脸;演员犯了行规,由丑角升堂问罪,可以打屁股、罚款、甚至开除。
丑角权利这么大,皆因梨园始祖唐玄宗。这位热爱文艺的皇帝曾在宫廷梨园中设立音乐戏曲机构,自己还最爱扮丑角。为了不失九五之尊地过戏瘾,李隆基在演出时挂一片白玉遮脸,后来就演变成了丑角脸谱上的“豆腐块儿”。正是这位“皇帝丑儿”,让丑角艺人荣升为戏班里的“大哥大”。
笔画千面
最初的戏曲大多在广场高台上演出,为了让台下观众看清演员长相表情,就有了夸张的浓妆:浓淡粉影打造出深邃眼窝、高挺鼻梁,配上艳丽的嘴唇或夸张的胡须,这种在现实生活中有些“惊悚”的妆容,粉墨登场时却有着惊艳的效果。
京剧演员面部的化妆,按行当分为生、旦、净、丑四种。男角的“生”和女角的“旦”,化妆都走“齿白唇红”路线,几乎千人一面。无论男女,都叫“俊扮”或者“素面”,不过颜色浓淡、眉梢眼角略有不同。比如,书生的眉眼细长些以示俊逸,武旦腮红浓重些以示健美。“生”、“旦”的人物个性,主要靠演技和服装来表现。
画脸谱是用于“净”(花脸)、“丑”行当的,夸张的色彩和线条掩盖了演员的真面目,直接体现人物特色,且每个角色都有特定谱样。总的原则遵循“红忠白奸黑刚直,蓝绿勇猛黄智谋”,金银二色一般用来表现神怪。
责任编辑 / 李享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