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档案
飞驰在路上的汽车,悬浮在空中的电梯,穿梭于地下的地铁,组成了由科技凝结成的三条互不相连的绳索。每时每刻,无数的生命被这绳索紧紧抓牢,越是牢固却越让人动弹不得。不知哪一环拉得太紧,这绳索就会猝然断裂。而那些脆弱的生命便一下子被抛向无尽的深渊里。我们需要怎样的力量才能在科技造就的灾难下维系我们脆弱的生命呢……
最大的危险或威胁也许不是来自大自然,而是来自我们内心的自大与疏忽。本文细绘了这些“速度工具”的3D模型,找出绳索中最脆弱的关节,为预防可能的危险作出全方位的准备。

生死时速
轰鸣的巨响,四散奔逃的人群。世贸大楼顷刻轰塌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那惶惶不安的心灵,嘶嚎、鲜血、恐惧,掠夺着人们最后一丝生的希望。不可否认现代化的交通设施给人们带来了快捷与便利,而科技的进步并不意味着危险的消失。设想如果每天有一架满载乘客的大型客机坠毁。而在一年以后做死亡统计的话,其数字是惊人的,约为11万人。当然这种情况是不可能发生的,果真如此的话,要比世界末日更令人不寒而栗,但11万这个数字却是真实的。他传递给我们的是我国每年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而在全世界,这个数字约为120万。你也许会认为这个数字离你很遥远,但当我听到一个朋友的讲述后,我才想要找寻一个车内真正安全的位置……

图中很明显地表现出未装有ABS系统的轿车在紧急制动时由于车轮抱死而冲出公路发生惨剧。这说明ABS防抱死系统(全称Antilock Braking System)当制动强烈,车轮趋于抱死时,此系统会迅速启动制动分泵,刹车踏板立刻产生有节奏的震动与显着的噪音。防止车轮由于抱死而失去导向性而导致失控,从而提高轿车稳定性。但紧急情况下不要猛打方向盘,否则尽管有各种电子辅助装置,车辆仍有可能失控。
“时速140迈,金属乐压过了发动机那僵硬的工业噪音。方向盘在我手中颤抖着。视野可及的是一辆辆被我抛在脑后的车影。但是今天的运气好像并不在我这边,在试图并线超车时,从后面正巧有辆车超过,我猛地向左打方向,谁知车子顿时失控,撞到隔离带上。当这些均被那巨大的炸裂声掩盖后,我才轰然心动……后悔么?我试着和自己探讨这个问题,但这已成为了过去。顷刻间发生的灾难我们真的难以在几秒钟内做出判断并且自救。而我要面对的却将是这残缺的下半生。”我的朋友用他低沉的声音诉说着。
责任编辑 / 张旭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