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女神铜像
国家纪念碑


文章出自:博物 2007年第02期 作者: 王景代 

标签: 建筑文明   

屹立在纽约湾自由岛上的自由女神塑像,是人类在建筑和艺术上创造的奇迹。这位15层楼高,气宇轩昂的女神,向大都会展示着它神圣、肃穆的仪容。这尊摄人心魄的雄伟奇观,是通过什么方法建立起来的?在它的设计和修建过程背后,又蕴涵着怎样的传奇故事?

这样的雕塑,只能以“奇迹”来形容。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吧:一尊身高46米,以120吨钢铁为骨架,80吨铜片为外衣,体重225吨的巨像,在法国制造,又搬运到美国组装,竣工后,还能历经百年风雨不倒。即便以今天的科技水平来看,这依然是一个无比艰巨的工程。

这就是着名的“自由女神铜像国家纪念碑”。作为人们对自由抽象出的图腾,它不仅是工程技术上的奇迹,也是艺术上的瑰宝,而且,它的诞生本身就是一个传奇。

时代身姿,风云面孔

作为艺术品,自由女神因完美的造型、神态被世人称赞:它双唇紧闭,冠冕光芒四射,身着罗马式宽松长袍,右手高擎象征自由的火炬,左手的书上用罗马数字刻着《美国独立宣言》发表的日期——1776年7月4日。夜幕降临,神像基座的灯光向上照射,将女神映照得宛若一座淡青色的玉雕。这位气宇轩昂的女神每天聆听着时代的暮鼓晨钟,笑面大西洋的风浪,为喧嚣的大都会平添一丝肃穆。

或许你知道,这尊巨雕是法国人送给美国110周年国庆的“生日礼物”。但是,法国着名雕塑家巴托尔迪到底是依据什么创造了这尊端庄圣洁的女神呢?这一直是“悬案”。最广泛流传的说法是,女神的形象源于巴托尔迪在17岁时亲眼目睹的激动人心的一幕:1851年,复辟帝制的路易·波拿巴发动了推翻法兰西第二共和国的政变。一天,一群共和党人在街头筑起防御工事,与政变者展开巷战。暮色时分,一位忠于共和政权的年轻姑娘,手持燃烧的火炬,跃过障碍物,高呼“前进”冲向敌人,中弹牺牲。从此,这位高擎火炬的姑娘就成了雕塑家心中追求自由的象征。

责任编辑 / 萧潇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