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耳
羊毛挂毒草 刺球寄相思
标签: 草木庄园

周天子的嫉妒
纵然最知君心的臣子也未曾料想得到,民间流传的一首说优雅不优雅、说直白不直白的诗歌,激起了周天子心中难以平复的涟漪。那诗歌是这么说的:“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这些词句有点前言不搭后语,想表达的意思大致是:绿油油的“卷耳草”,装不满我的小竹筐,想到我所思念的人啊,哪还有心思采摘什么草呢,干脆把筐扔在大道上,一门心思专心致志地思念吧。
直到内侍近臣小心翼翼地问起,周天子才终于开口哀叹道:“我那些后妃,为何没有一个人去采卷耳草呢?”周天子在嫉妒了—民间的妇人一边采卷耳草一边传唱的诗歌,那里头分明有真心的牵挂和思念,而作为堂堂天子,自己后宫里的女子或战战兢兢,或曲意逢迎,竟没有一个人对自己怀有如此真切的情感。有些“通晓君心”的臣子急忙将这诗歌教给了后妃们,因而后来这首《诗经·周南·卷耳》,终于被文人们推崇为歌颂后妃德行志向的作品。而实际上呢?那些养尊处优的后妃们,怕是连“卷耳草”长成什么模样都不知道。
耳饰粘人衣
周天子所谓的“卷耳”,就是如今的常见杂草苍耳了。由于在《诗经》中寄托了女子的相思情怀,故而苍耳也被称为“常思菜”。西晋文学家陆机称,苍耳果实的形状如同妇人佩戴的的“耳珰”(一种耳饰),所以苍耳的名字里有个“耳”字,还有个优雅的别名叫“耳珰草”。
其实苍耳的果实多刺,俨然一个刺球的形状,佩戴在耳朵上,怕是满怀另类风范。倒是民间给苍耳起的另一个别名更生动形象:西晋张华编着的《博物志》中称,中原地区本无苍耳,有人赶着羊群由蜀地而来,苍耳的果实粘在羊毛上,被带进了中原,因此苍耳又叫“羊负来”。这些刺球为了传播后代,不但粘在羊毛上,还喜爱随人类的衣襟而远行。大诗人李白就被这些刺球狠狠地欺负过一次。有一次李白去拜会城外一名范姓居士,阴差阳错,道路迷失,误入荒草丛中,扎了一身苍耳,几经周折来到范居士家中,一边饮酒,一边从衣服上往下择苍耳,兴致盎然,吟诗称自己“不惜翠云裘,遂为苍耳欺”。
责任编辑 / 王辰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