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川
一个民族一首歌


文章出自:博物 2011年第12期 作者: 王溯 

标签: 土默特左旗   草原   古史传说   博物广知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北朝民歌

语文课本中,一首《敕勒歌》将草原美景描绘得淋漓尽致。就在这短短几十字中,还饱含着很多不为人知的历史故事。

如果要形容北方草原,估计很多人都会脱口而出:“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它出自北朝民歌《敕勒歌》,原本是鲜卑的牧歌,后来被译成汉语,收录进《乐府诗集》。这首朗朗上口的民歌中,只有“敕勒”是个生僻的名字,歌中的故事就围绕着它展开—敕勒人在敕勒川,谱写了敕勒歌。

敕勒族

数次易名的草原人

敕勒族的祖先要追溯到春秋时期,那时它在北方草原被称为“赤狄”,同匈奴的祖先“白狄”同宗。随着季节变迁,赤狄人四处游牧,居无定所。转眼到了秦汉时期,改叫“匈奴”的白狄强大起来,已经开始向中原王朝挑衅。而赤狄除了改称“丁零”外,仍没什么大作为,游牧在北海(今贝加尔湖)一带,不久便被匈奴征服,在匈奴人的奴役下饱受苦难。

公元前71年的一个雪夜,翻身的机会终于来了。丁零人在匈奴西征乌孙回师时,趁其不备,夜破匈奴,斩杀数万人,从此摆脱了匈奴的束缚,成为草原上的一股强大势力,并最终在公元4世纪,联合其他北方部族彻底击溃匈奴,把它挤出了历史的舞台。

责任编辑 / 郭亦城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