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皮在字画上搓澡

面包
能吃也能擦

书写绘画哪有不出错的,不过对于那些使用铅笔的人来说,改错并不是件难事。因为相比于钢笔,铅笔在纸上留下的痕迹,只停留在表面,没有渗入纸中。
铅笔芯主要成分是石墨,它很软(详见《博物》2009年6月刊),在纸上划过会被纸面的纤维刮下,黏滞在上面形成笔迹。所以从微观角度上看,擦除铅笔笔迹,其实就是把黏滞在纤维上的石墨粉末粘下来,搞笑的是,古人竟用面包来粘。
面包有黏性?不,谁说粘石墨粉末一定要靠黏性,面包靠的是蓬松。如果把面包在纸上蹭来蹭去,蓬松的面包会脱落很多碎屑。这些碎屑在摩擦静电的作用下,对石墨粉末产生的吸引力,要大于纸对它的吸引力,所以石墨粉末被吸到碎屑上,笔迹自然就变浅,甚至消失了。如今,中国有些画家画素描时,仍用这种办法来涂改画面,只不过用的是干馒头。
橡胶橡皮
一边擦洗,一边搓泥

1770年,一个叫普里斯特的英国科学家,或许是在绘图时太废寝忘食,桌上的面包既用来吃,也用来擦改画错的线条。在一次擦抹后,他才发现自己抓起的不是面包,而是一块橡胶,但纸面却比面包擦过的要干净。这引起了他的兴趣,索性图也不画了,开始专心琢磨起这块橡胶来。
责任编辑 / 郭亦城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