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Pi漂流中的奇幻与现实


文章出自:博物 2013年第03期 作者: 沈成 天冬 

标签: 娱乐底片   

在电影《少年Pi的奇幻漂流》中,名叫“Pi”的印度少年和一只孟加拉虎乘坐着救生艇,在太平洋上经历了漫长的漂流旅程。他们遇到过飞鱼群,捕捉过大怪鱼,在夜间观赏到了发光水母制造的梦幻景观,甚至漂流到了一座住满细尾獴的岛屿上。还有跃出水面的座头鲸、追逐轮船的海豚、暴风雨中的“上帝之光”、肥大积雨云下绚丽的彩虹……影片中出现过的动植物和奇异气象,哪些在现实中确然存在,哪些则更接近虚构的幻想呢?


1. 大头飞鱼(一种热带亚洲较常见的飞鱼)
2. 黄鳍金枪鱼
3. 鲯鳅

 


海鱼遭遇战

鳅、飞鱼、金枪鱼

“毗湿奴,感谢你化身为鱼来救我。”一边向印度教的神明祈祷,少年Pi一边流着眼泪,开始吃鱼肉。此刻他已在茫茫大海之中漂流了许久,没有给养,少年Pi不得不以海鱼为主食,但捕鱼的过程却并非一帆风顺。

在救生圈、救生衣和船桨拼凑而成的漂浮筏子下面,少年Pi精心安置了渔网,并成功捕捉到了第一条大鱼。那是条怪模怪样的鱼,脑袋扁平,下巴向前突,电影之中称之为“鬼头刀”,而它的正式名字则应当叫做“鲯鳅”。鲯鳅偏好捕食沙丁鱼、飞鱼等海面表层活动的小鱼群,有时也会跃出水面捕食,然而电影中这条怪鱼并没有表现出如何凶猛,而是呆头呆脑地钻进了渔网里——其实,这样“犯傻”是鲯鳅的“通病”,它们原本就很喜欢待在海面漂浮物的阴影之下,所以又被人们俗称为“阴凉鱼”,至于漂浮物下是否有渔网,鲯鳅基本不予理会。

少年Pi和老虎都被饥饿所困扰时,小船忽然像被子弹射中一般,劈劈啪啪地不断遭受飞鱼群的“袭击”。飞鱼并非某一种鱼,而是约60种海洋鱼类的统称。之所以名叫飞鱼,是因为它们能够快速摆动尾部,使整个身体跃出水面,张开特化成翅状的胸鳍,在空中滑翔,通常滑翔的距离在50米左右。有时飞鱼还能够利用波浪边缘的上升气流,如此一来,滑翔距离可超过400米,离开水面高度可达6米,时速70公里——这样快的速度,倘若撞在头部,无论是人类还是孟加拉虎,受伤恐怕在所难免。

责任编辑 / 王辰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