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系“蛟龙”隐居香港探访香港瘰螈


文章出自:博物 2013年第03期 作者: 朱浩文 

标签: 大埔区   自然探奇   动物世界   博物广知   

这些年我来到香港上学,在意料中的高楼大厦之外,还惊奇地发现这里有很多保护良好的郊野公园。某天从互联网上得知,有一种香港独有的野生动物,叫做香港瘰螈(瘰,音“裸”,意指此蝾螈身上有疣突),它也是香港唯一一种有尾两栖类。我非常希望能亲眼目睹这种可爱的小动物,于是我开始了香港瘰螈探秘之旅。
大浦滘自然护理区是我最经常去的地方,这里的环境保护得很好。

藏身山溪不易见

在香港中部的新界地区,有一个大浦滘(音“叫”)自然护理区,相当于内地的自然保护区。我在里面独自漫步,根据之前搜集的信息,相信这里的小溪里会有香港瘰螈的踪影。布满大石块的小溪水流不大,溪水清澈见底,各种鱼虾众多,溪边密林郁郁葱葱。

林中飘着小雨,转了大半天,不知不觉天已黄昏,身上早已被雨水打湿,我不得不往回走。山林一片漆黑,我顺着小溪,从一块石头跳上另一块石头,一边不甘心地拿着手电筒在溪水里四处寻找。离开之前,我终于在一处石块下发现了香港瘰螈:个子不大,10厘米左右,长相奇特,身体背部有3条“突起脊”,像是来自远古时代。它静静趴在溪底一动不动,我却非常兴奋,举起相机不停拍照。数月以来的夙愿得偿,终于在野外看到了这种美丽的小生灵!这个晚上,共记录到7条瘰螈。

瘰螈的背面黑乎乎的不起眼,腹面却有复杂的鲜艳斑纹,这张照片是在水下拍摄的,由于水的镜面反射,产生了美丽的倒影—上面的是倒影,下面的才是真身。
这只香港瘰螈竟然一口吃下了一只螺,不知道会不会闹肚子呢?

闷骚典范,

哭笑随你看

从那天之后,我便对这种可爱的小动物难以割舍,常常到大浦滘的那条小溪里看望它们。香港瘰螈属于两栖动物,和常见的蛙类是远亲,和娃娃鱼(大鲵)是近亲,是这里特有的物种,只能在香港附近的山溪中找到。

从背面俯瞰,香港瘰螈并不漂亮,它们体色暗淡,与溪水环境颜色相仿,而且皮肤上有褶皱和凸起的疣粒,女生或许还会为此感到恶心。但如果有机会看到瘰螈的肚皮,你一定会惊艳—从下巴一直延伸到尾部,都点缀着艳丽的橙色斑点或条纹,这简直是“闷骚”的典范呀!

责任编辑 / 张辰亮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