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玻璃的无限可能——上海玻璃博物馆


门票,书签 + 放大镜
玻璃博物馆的门票就很精彩:票根设计为一枚书签,左上角还镶嵌一个玻璃凸透镜,翻字典、查地图都用得上。这样一来,谁也舍不得将票根随便丢弃了(图1)。
玻璃in历史
“明月”啊和“官阶”板
博物馆收集有许多玻璃文物。据考古发现,早在公元前3500年前后,西亚两河流域和古埃及的先民就开始制作玻璃制品了。而中国最早的玻璃,可以追溯到距今3100多年前的西周。上古时代,东西方的玻璃工艺基本上平行演进,由于文化差异,西方的玻璃逐渐向透明化发展,而中国的玻璃制品,无论外形还是色泽,都和美玉十分接近。
中国古代的玻璃精品,以“耳珰”和“带板”最具代表性。耳珰是古代女性的耳饰,类似今天的“耳钉”,需要撑大耳洞贯入耳垂。汉代乐府名篇《孔雀东南飞》描写美女“腰若流纨素,耳着明月珰”,这种“明月珰”就以玻璃做的为上品(图2)。“带板”则是一种腰带上的装饰品,这种腰带称为“大带”,是古代官服的一部分,上嵌金玉带板可区分官衔,也被民间称为“玉带”。到了明朝,不少带板就用与美玉十分相近的玻璃制作(图3)。
责任编辑 / 娄家欢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