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照样能减肥


坚果、鱼、橄榄油中所含的脂肪酸多为不饱和脂肪酸。
吃脂肪,不一定就长胖
减肥要减的就是脂肪,所以饮食上一丁点儿脂肪都碰不得—这个理论,其实不完全正确,因为某些脂肪如果适量摄入,是不会引起体内脂肪大幅增长的。
这个“好脂肪”当然不是大肥肉中所含的—那种脂肪是由“饱和脂肪酸”组成,人体对它的吸收率近乎100%,吃多少就存多少。“饱和”是化学用语,意思是分子的结构中没有“空地儿”再接受其他原子或分子,所以饱和脂肪酸性质相对稳定,动物性脂肪几乎都由饱和脂肪酸组成,比如黄油、肥肉。
吃了却不长肥肉的脂肪,是由“不饱和脂肪酸”组成,在鱼肉、坚果和很多植物油中含量很高。不饱和脂肪酸由于分子中还有“空位”,所以容易被氧化—通常,在被消化进入血液后就会氧化变性,不会进入脂肪细胞。同时,氧化过程还能促使血液中的胆固醇变性,降低血脂浓度。尽管它有千般好,毕竟仍属于高能量物质,食用过多的话,身体还是会通过其他途径把它转化成肥肉。

按照食物消化的耗能等级,从高到低依次为:粗纤维食物(如芹菜)、蛋白质食物(如鸡蛋、牛奶、瘦肉)、碳水化合物(米、面粉)、脂肪类食物(肥肉、食用油)。减肥并不意味着不吃,而是要注重摄入物质的配比,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的比例应为5:3:2。
食物的耗能等级
吃东西就是为了补充能量,但别忘了,消化吸收它们也是需要能量的,如果某些食物需要很多能量才能被消化,这就相当于在提供同样的饱腹感时,“净能量”摄入却降低了,自然有利于减肥。
责任编辑 / 郭亦城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