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开国智囊团
萧何、张良、陈平



萧何:
安邦治国理天下
提起萧何,人们往往会先想到韩信——“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嘛,在各种版本的故事里,除了跟韩信的恩怨情仇,萧何好像也没什么惊世骇俗的事迹。但其实,可以说“每个成功的刘邦背后,必有一个默默支持他的萧何”,他对大汉王朝的贡献广泛而深远,并不在一城一地、一时一事。
萧何的厉害之处,首先在于知人之明,“月下追韩信”就是例子。不过更重要的,是萧何先于所有人相中了刘邦。刘邦混迹街头时,萧何就看出他的潜力,利用自己的小官职,给予他很多保护和帮助。刘邦当了基层公务员,萧何更对他特别关照;刘邦出差,其他官员都按惯例赞助他三百铜钱,唯独萧何给了五百。刘邦起兵,萧何忠心追随,不论吃了多少败仗,有多少兵将变节,他始终不离不弃。汉朝建立后论功行赏,刘邦称萧何有“万世之功勋”,力排众议将其列于功臣之首。
当然,萧何被评为第一功臣,绝不仅仅是因为他足够忠诚。要知道,一切奇谋都要建立在实力基础上,而实力来不得半点讨巧,只能靠踏踏实实的琐碎工作一点一滴积累。而刘邦的实力,正是由萧何这个“建设型人才”组织起群众共同努力,才能得以实现。
萧何心思周密,处事干练,再加上踏实勤勉,最适合打理内政。楚汉战争中,萧何不仅为汉军建立起稳固的大后方,还能源源不断地提供兵源粮草。因此刘邦在前线虽然一次次被打败,回来却又总能重整旗鼓。此前汉军攻破秦都咸阳时,别人都在庆祝享乐,萧何却跑进秦宫,把典籍地图、法律文件、户籍档案等统统装车拉走。后来,这些资料在汉朝建立和国家治理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比如萧何在秦律基础上制定了汉律《九章》,为后世立法建起了一个重要蓝本。建国后,萧何一直担任丞相,把繁琐的行政工作做得登峰造极,虽然没有赫赫战功、精彩谋略,却为大汉王朝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 / 林语尘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