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猩猩家族命名


文章出自:博物 2013年第07期 作者: 张劲硕 王辰 

标签: 动物世界   博物新闻眼   

今年春季,上海动物园为即将满一周岁的大猩猩公开征名,网友们纷纷将选票投给了“空知英秋”——这位日本漫画家人称“空知猩猩”,他将自身的形象半是自嘲地画成了大猩猩,并屡次出现在其知名作品《银魂》中。5月,动物园终于为这只大猩猩幼崽定名为“海弟”,这是为了体现家族名称的延续性,因为它哥哥叫“海贝”。网友们怅然高呼:说好的“空知英秋”呢?其实名字无非是人为定下的称呼罢了,倘使最初人们为大猩猩这个物种干脆起名叫做“白菜”、“马桶”,也不会对这种动物本身造成任何影响。然而为什么偏偏当初把这类动物叫做“猩猩”了呢?猩猩一族的名称由来,藏着各种不为人知的原委。
生活在热带亚洲的婆罗洲猩猩(俗称红毛猩猩)
清朝人为《山海经》绘制的配图中怪兽“猩猩”的形象

妖兽?野女?

中国古代的猩猩命名

一群村民要去林子里头狩猎“怪兽”了,打猎的方法却极不寻常:人们在山路边的空场上,放了几坛烈酒,又放了彼此连接起来的许多只草鞋,之后只是静静等待。过不多时,山谷之中便有了“怪兽”的动静——它们多少与人的外貌相似,身披棕红色长毛,成群结队地被酒香吸引过来。见了酒和草鞋,“怪兽”们破口大骂:“你们这些卑鄙之人,是打算将我捉走!”之后“怪兽”还能说得出狩猎者的先祖名讳。骂过之后,“怪兽”们纷纷离去。然而过不多时,它们抵挡不住诱惑,又去而复返,明知是陷阱,依旧穿上草鞋,痛饮烈酒,直至酩酊大醉,又被草鞋束缚着行动不便。人们便一哄而出,将“怪兽”们抬回去关在囚笼里。待要宰杀时,人们对“怪兽”说:“你们可以自相推选,挑一个肥嫩的出来!”笼里的“怪兽”们竟相对哭泣起来。

这段故事收录于晋朝人编写的《华阳国志》中,记载的是彼时我国西南地区的奇闻逸事。那些被捉的“怪兽”,名字就是“猩猩”,由此甚至衍生出一个生僻的成语,叫做“醉猩着屐”,寓意贪图眼前小利而身陷麻烦之中。如今经动物学家们考证,那时所谓的“猩猩”,或是指现生存于热带亚洲的红毛猩猩,或是指已经灭绝的巨猿类动物。

古文之中,有“惺惺”一词,意为机警、清醒。“猩猩”的名字由来,也与这词语密切相关。古人或是说这种动物颇为警觉机智,或是说吃了这种动物的肉,令人头脑不发昏,总之是由“惺惺”演绎成了“猩猩”。

在《山海经》及其他一些典籍里,纷纷记录了与猩猩相关的故事或传说。除此之外,汉代也有关于南国“野女”的记载,从相貌到行为,都与猩猩相似,后来李时珍就把“野女”词条归于猩猩之下。如今的动物学家则认为,怪兽也罢,“野女”也罢,最有可能的还是指红毛猩猩。古时的气候与如今有所不同,我国有红毛猩猩分布也属正常,但大猩猩、黑猩猩等动物,却是古人从未见过的了。

责任编辑 / 王辰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