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
草原上的高富帅

骆驼是蒙古族传统畜牧文化中的“五畜”之一,在蒙古牧民的眼中,骆驼是草原的孩子,而不仅仅是沙漠上的交通工具。

双峰驼耐旱又耐寒,冬季它们会长出长长的毛发,非常漂亮;而夏季长毛则几乎会褪光。
草原养育的“沙漠之舟”
说起骆驼,常被人称为“沙漠之舟”。然而在蒙古族牧民眼中,骆驼的家园不在沙漠而在草原。在蒙古族传统畜牧文化中,有一个重要概念“五畜”:一片草原上五畜俱全才是健康的,这五畜,就是马、牛、山羊、绵羊,还有骆驼!
现在全世界人工驯养的骆驼分为两大类,一种是蒙古、哈萨克等民族饲养的双峰驼,另一种是阿拉伯人的单峰驼。单峰驼生活在阿拉伯半岛到北非的热带沙漠里,非常耐热,而双峰驼则主要生活在亚洲中部干旱区的草原上,耐寒而不太耐热。
20世纪初,欧洲探险家斯文·赫定考察中国西北,曾征用了上百峰骆驼。由于没有经验,他们选择在夏天从包头出发向西行进。骆驼虽然耐旱,却无法抵挡炎热高温,一路上不断死去。探险队只好把骆驼放到祁连山下的牧场上,一直拖到天气转凉,才开始继续前行。
尽管属于草原,双峰驼还是比其他草原牲畜更适缺水少食的沙漠生活,可谓恶劣环境中的“生存专家”。骆驼的胃有二十多个小囊用于储水,小肠也格外长,能够充分消化吸收草食的营养,还会把大量能量化为脂肪,在驼峰中储存起来,因此它们能够坚持30天不喝水、只吃很少的食物。此外,骆驼的嗅觉也比马牛羊更加灵敏,尤其擅长找食物和水源。
责任编辑 / 刘莹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