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树
暗藏神力 难辨臭香
标签: 草木庄园

神石孕育“大夫树”
相传大禹终于将洪水治理妥当,然而世间依旧有着各种鬼怪妖兽肆虐。大禹决定炼铸“九鼎”,将这些妖灵和生物的图案刻绘其上,作为警示,使人们早有防备。铸鼎的原料,必须是带有神力的矿石,于是大禹想起,治水时他曾到过一座“云雨之山”,山上有红色的石头,乃是女娲补天遗留下来的五色神石之一。采石时人们见到,在这神石的缝隙里,生有一种别有灵性的树木,开花黄色,枝条红色,叶子则是青绿色的,名字叫做栾树。自大禹采石之后,这种神木始为世人所知,各个部族的首领纷纷来到“云雨之山”,采撷栾树的花朵和叶片,作为灵药仙丹服食。
到了先秦时,人们已不再暴殄天物,揪了栾树的花叶当作灵丹妙药,而是将这种神木尊为“大夫树”。《礼记》之中记载:“天子树松,诸侯柏,大夫栾,士槐,庶人杨。”实则这是规定了不同身份等级之人的陵墓规格:天子和诸侯的坟上,分别栽种松树和柏树,而国卿大夫们,坟墓则应由栾树守护。“大夫树”的名号由此而来,直至唐朝,文人张说有诗曰:“文学引邹枚,歌钟陈卫霍。风高大夫树,露下将军药。”栾树依旧为人所敬重。

花期一到,满树的黄花使栾树化为了街边惹人注目的风景(图1,7月摄于北京)

聚集在枝头的栾树花,也常是黄色中带一点点红色(图2),并不因颜色单调而惹人厌烦。

栾树的小花细看之下是左右对称的,花瓣基部常带有红色(图3)

而花落之后,空心的荷包状果实开始生出(图4),不但造型可爱,里面的种子也是鸟类的重要食粮。
灯笼树与木栾子
当佛教传入中原并逐渐流传开来时,栾树除了大禹时被赋予的“灵性”,又多了另一重身份——天树王。在佛教典籍中有“波利质多罗树”,号称“天树王”,《法华经》称此树奇香,其他草木无可比拟。此树的树阴浓密如伞,可蔽护世人以度炎夏。
进入中土,这种传说中的神树的名字被简化成了“多罗树”。人们总是乐于将传说中的草木神灵,与人世凡间切实存在之物相对应,于是,“多罗树”也就被定格为凡间的“灯笼树”了。这“灯笼树”其实就是栾树,因果实如灯笼般挂在枝头而闻名。清朝文人黄肇敏登临黄山,作《灯笼树》诗曰:“枝头色艳嫩于霞,树不知名愧亦加。攀折谛观疑断释,始知非叶也非花。”在诗序中黄肇敏明确指出,灯笼树就是所谓的多罗树。
责任编辑 / 王辰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