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树速生妖孽树 造纸复裁衣

妖树谏君王
商王太戊也太不像话了!贪图享乐,不问国政,眼看着商汤的基业就要毁在他手里不成?彼时的相国伊陟,乃是商朝名相伊尹之子,胸中颇有治国方略,他深知若不能扭转君王的心意,任何诤言良策都是空谈。伊陟等待的时机终于到来了——商朝都城亳都的朝堂之中,突然生出一株大树,只用了七日七夜,就变得粗大硕壮,无论是朝中官员,抑或黎民百姓,都对这棵骤然冒出来的大树议论纷纷。
商王太戊有些坐不住了,问伊陟道:“此是何树,吉凶如何?”伊陟答曰:“此树名叫‘桑榖’,乃恶树也!七日而大拱,必为妖孽。”古人最信鬼神仙怪,商王太戊听说这树是妖孽,到底害怕起来,追问可有对策。伊陟正色答道:“自古妖不胜德,只要国君修德政,妖孽自退。”商王太戊终究也不算昏君,听了这通言语,幡然悔悟,从此勤政爱民,终于成为了一代明君。




废田速生树
所谓的“桑榖”又叫“榖”,一名“构树”。唐朝博物学家段成式称,“谷田废必生榖”,因为“谷”的繁体字写作“榖”,所以榖树之意,其实就是生于废弃谷田之间的树木。李时珍却又提出了这个名称的另一种由来:旧时楚地的民俗称乳汁为“榖”,构树的枝条折断,就会流出白色汁液,如同乳汁,所以“榖”的名字是由乳汁而来。
无论是生于朝堂还是废弃的田间,构树因为生长迅速却很难成为可用的木材,故而被看作“恶木”。《诗经·小雅·鹤鸣》曰:“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榖。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句的意思大致是:美丽的庭园最欢乐,有棵檀木真粗硕,下面偏偏生了棵构树,又难看啊又破落。它山上的坚硬石头,可以把玉石来雕琢。这篇诗歌是用来讽喻劝戒君王广开言路、任贤启能、远离宵小之徒的——别人山上看似没用的石头,或许对我会有重要的用途,而自己庭园里的大树下,也可能藏着像构树一样没有用的“恶木”。
责任编辑 / 王辰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