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的田园与边塞(上)
写给田园生活的小清新

青史留名的古代诗人们,无不曾经寒窗苦读、博览群书。在“学而优则仕”的感召下,他们曾经都很想在仕途上,实现自己的雄心理想。然而现实中,他们却往往远离权力与财富的核心地带,成为“玩票”的山野村夫——虽然一开始多半出于无奈,但田园生活却最终潜移默化地改变了他们的“三观”。
在官场失意之前,他们或许写惯了意气风发的励志诗词,还有词藻富丽的颂咏歌赋。远离闹市喧嚣和人情世故后,身边静谧悠然的田园山水,成了他们笔下的新主题。而他们的心境,也被那些风景和民俗浸染着,变得淡然、疏朴,并渗透他们的笔端——这些诗词,便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田园诗”。

自《桃花源记》问世以来,很多古代画家都在凭自己的想象来绘制这个纸面上的“理想国”,此图出自宋代画家之手。

画卷桃花源与今日桃花源
陶渊明的故里江西九江一带,如今虽因毗邻长江而成为钢筋水泥的枢纽城市,但在九江的乡间,仍是一片静谧的田园本色。
陶渊明的故里江西九江一带,如今虽因毗邻长江而成为钢筋水泥的枢纽城市,但在九江的乡间,仍是一片静谧的田园本色。
陶渊明
九江故里·桃花源记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责任编辑 / 郭亦城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