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动物生存现状盘点


文章出自:博物 2013年第10期 作者: 血花刀剪 

标签: 动物世界   地球村公民   

10月4日是“世界动物日”,这是人类为关心、保护动物朋友而设立的纪念日。对中国人来说,提到保护动物,或许首先想到的就是大熊猫、金丝猴、丹顶鹤……这些动物明星经过多年的“国宝级”保护,如今怎么样了?已经摆脱濒危窘境了吗?还是在经济建设的大潮中继续滑向深渊呢?
大熊猫:不怕艰险怕隔离

“比大熊猫还稀罕”,已成为人们的一句“俗话”。不过从数量上看,大熊猫与今天的许多珍稀动物相比,怕是算不上“困难户”了。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四川山区的竹子陆续大片开花、枯死,把大熊猫推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但这也让它们因祸得福,及时获得了人们的关心救助,还给全国上下做了一场动物保护大启蒙。之后短短几年,四川卧龙等首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了,“成都大熊猫基地”诞生了,《野生动物保护法》也出台了……毫不夸张地说,从当年那场大熊猫拯救行动开始,动物保护的理念从此在中国生根发芽。

科学家们在考察中发现,被称为“活化石”的大熊猫,其实并非“老朽”,在野外的生存能力和生育能力无需人类担心。它们的最大麻烦,是现有的各个保护区互不相连,把野生大熊猫分成了一个个互不往来的小种群。这不仅容易导致近亲繁殖,碰到竹子开花这样的“天灾”也没地方去“逃荒”。因此,尽管如今野生大熊猫已增加到近1600只,人工饲养下也不断“产房传喜讯”,但科学家们仍不敢掉以轻心,正设法打造保护区之间的“迁徙通道”,并把人工繁育的大熊猫放归野外。

金丝猴:“猴”丁兴旺

名气仅次大熊猫的金丝猴,也是香火兴旺。除数量极少、2012年才正式定名的新物种“缅甸金丝猴”(亦称怒江金丝猴),我国其他3种金丝猴,近20年来种群都在增长。贵州梵净山的黔金丝猴,从300多只增加到800多只;生活在横断山脉的滇金丝猴,从1400多只增加到3000多只;分布范围最广、也是唯一真正身披“金丝”的川金丝猴,则已达2.5万只。

责任编辑 / 董子凡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