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蜂”踩落叶


我们这次的拍摄对象是一种大胡蜂,它属于大型蜂类,个头儿差不多相当于成年人的大拇指,中国南北方山林里都有不少。夏天的大胡蜂十分活跃,总是忙着捕猎,它们的蜇刺让人望而生畏,想要近距离拍摄充满了危险。拍摄蜂类一定要远离蜂巢,即使模特站在蜂巢上摆出最好的造型,你也要抵挡住诱惑。通常守巢的蜂是最凶狠的,它们会不惜一切代价发动攻击。除了吃肉,大胡蜂也会吸食树液。运气好时,你也能在树干上发现单只的大胡蜂正在进补。凭借自己的大块头,它“护食儿”护得很厉害,不论是否打算跟它抢饮料喝,任何接近的活物都会被它驱逐。所以在你刚要靠近的时候,它已经抬起身体做出攻击姿态。如果你继续靠近,它就会起飞来驱赶你。大胡蜂围着你飞舞时,翅膀振动的声音特别大,就像是一架小型遥控飞机。赶紧撤吧,被这家伙蜇一下可不是闹着玩的。

所以,尽管在夏天大胡蜂经常露面,但并非拍摄它的好时机。北方进入10月,天气越来越凉,一夜秋雨过后,晨雾中的山林里到处都是闪亮的彩色叶片。漫步其间,地面上一片黄绿相间的核桃楸叶子吸引了我的目光,没有风,它却不断轻晃着。我悄悄靠近,上面正停落着一只大胡蜂。到了秋天,它们就会离开旧巢,找寻避风的石缝或者土洞过冬,有时实在没发现合适的地方,就会随便找个类似树叶这样的临时避难所。但是山里的秋夜温度很低,它们很可能会在找到越冬巢之前被冻死。


经历了一晚的秋雨,它显然被冻得够呛,身体有些僵硬,想要爬动但又显得特别笨拙。它现在还不能飞行,要等身体温暖一些才有可能起飞。我端着相机试图接近,它立刻拼尽全力,高高抬起一侧的前足和中足,然后侧着身体把尾部弯向我,同时张开大颚,做出一副马上要发动攻击的姿态。虽然我知道凭它现在的体力只是虚张声势,但为了避免模特太过紧张,我还是后退了几步。过了一会儿,它似乎恢复了些体力,开始用足抹掉翅膀和身体上的水珠,轻轻地梳理触角,这些都是它放松警惕的信号。
这么好的拍摄机会,当然要给凶悍的大胡蜂来个特写啦。拍摄时最好趴在地上,这样的姿势既稳固又能拍摄到低平的视角。当它停止动作,抬起头来看着你的时候,就是最好的拍摄时机了。因为只有抬起头时,这家伙的触角才会竖起来,耷拉着的触角会挡住眼睛,看起来一点都不精神。稍稍调整拍摄角度,选择黄绿色的落叶作为背景,这样能够更加突出秋天的感觉,让图片表达出更多信息。
责任编辑 / 唐志远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