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20年大变身
再看《侏罗纪公园》中的恐龙


文章出自:博物 2013年第11期 作者: 血花刀剪 

标签: 娱乐底片   地球村公民   

20年前的经典电影《侏罗纪公园》,借3D东风再度出山,恐龙的震撼力再次惊呆了小伙伴们。当年复原的恐龙,在“大片”泛滥的今天看来依旧活灵活现,然而这20年来对恐龙的研究不断进展,影片中恐龙各种“逼真”的特点,有些已经被破旧立新,有些则得到了更深入的解读。
“迅猛龙”(伶盗龙)凭借《侏罗纪公园》一炮走红,当时刚成立的NBA新军“多伦多猛龙队”就以它命名。电影中的伶盗龙有3米多长,非常聪明,擅长配合。不过后来的研究表明,它们只有火鸡大小,智力可能还不如乌鸦,也未必是群居捕猎的。

恐龙家谱

从2.2亿年前到6600万年前,地球上生活过的所有恐龙,都可以分为两大类—腰胯部骨骼像蜥蜴的“蜥臀类”,以及腰胯部骨骼像鸟类的“鸟臀类”。

“鸟臀类”都是吃素的,包括鸭嘴龙、剑龙、角龙、甲龙、肿头龙等。“蜥臀类”则根据足部特征,分为“兽脚类”和“蜥脚类”:“兽脚类”双足行走、包括所有食肉恐龙;“蜥脚类”吃植物,长脖子、长尾巴、体型巨大。有意思的是,最像鸟的并非“鸟臀类”,而是“蜥臀类”中的“兽脚类”恐龙,今天全世界的鸟类也都演化自这一类恐龙。

在近十年来的恐龙科普片中,伶盗龙大都被复原成了毛茸茸的样子。在它们前臂的化石上,科学家已经发现了生长羽毛的“羽茎瘤”结构,说明伶盗龙确实是有羽毛的。

“迅猛龙”

从“滑溜溜”到“毛茸茸”

20年前,《侏罗纪公园》带给观众的一大震撼,就是与再之前数十年的恐龙电影相比,片中的恐龙不像以前一样呆头笨脑。尤其是小型食肉恐龙“伶盗龙”(旧译“迅猛龙”),简直像鹰隼一样优雅敏捷。这除了要归功于当时世界顶尖的电脑制作技术,更重要的是电影还参考了一个当时还不太“主流”的假说:恐龙和鸟类有亲缘关系,而且和鸟类一样是热血动物。

多亏如此,这部电影在今天看来才算基本靠谱。因为就在影片上映几年后,一批批来自中国辽西的新发现表明,鸟类确实是恐龙的后裔,并很可能就出自伶盗龙等“兽脚类”恐龙中的一支。而“热血恐龙”的说法,也获得了学界普遍认可。

责任编辑 / 董子凡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