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人南下,海客舶来
历史上的“移民入闽”


文章出自:博物 2013年第12期 作者: 薛纪天 

标签: 古史传说   文化文明   

福建有句俗话说:“蜀道难于上青天,闽道更比蜀道难!”在我国古代,比起从秦汉就开始“经略”的岭南,地形复杂的福建对中原人民来说更陌生。唐朝中叶以前,偌大的福建地区,只出过一个进士,然而明清之后,这里已变成达官、才子、富商辈出的宝地。福建的开发,与历史上几次“移民入闽”的大迁徙有关。
南北朝时,许多中原汉人为避战火举家南迁,形成了“客家”群体。如今,在福建山区仍聚居着许多客家人,他们建造的土楼已成为福建的标志之一。

闽越立国,灰飞烟灭

春秋时,一支原本生活在长江下游的“越人”南下,与福建原住民“闽族”融合形成“闽越族”。越王勾践的子孙无诸,在战国末期统一闽地,自封为王,建立闽越国。这是福建地区第一个被写入正史的政权。

无诸刚建国不久,就不幸赶上了秦始皇一统天下,王号被废掉。于是他在秦末战争中协助刘邦,汉朝开国后,又重新当上了闽越王,在今天的福州建立了“冶城”(前不久,在福州屏山修建地铁时,发掘出了冶城的遗址)。他在闽地推广中原的生产技术,发展地方经济。但他去世后,子孙自恃武力,不肯臣服汉朝。于是汉武帝发兵灭掉闽越国,然后“虚地徙民”,将闽越宗族势力强行迁往江淮地区。冶城被烧成废墟,民众则大多逃亡山林。之后直到三国时期,都没多少人再迁入山多林密的闽地。

西汉初期闽越国的瓦当纹样(右侧两列)与同时代长安附近的瓦当(左侧两列)对比,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八姓入闽”,只是传说

林、陈、黄、郑、詹、邱、何、胡这八个姓氏,如今在福建极为常见。许多福建人都对“八姓入闽”的故事津津乐道,说自己的祖先是中原贵族,在西晋末年迁入福建。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南迁,确实发生于西晋末年,由于中原战争频繁,人们纷纷南下避乱。不过,大部分北方流民只到达江浙一带,对福建没多大影响。西晋灭亡、东晋立足建康(今江苏南京)后,曾在南方新设不少州县,安置移民。但这些州县没有一个设在闽地,说明当时入闽的移民人数很少,并且没有名门望族。

责任编辑 / 林语尘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