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灰石
生命之光

岩浆岩中的磷灰石,通常是色泽诱人、形态美丽的六棱柱状晶体(图1);
火吻而生,美丽脆弱
只看名字,“磷灰石”似乎是种灰头土脸、平凡无奇的石头。其实,纯正的磷灰石是玻璃状的透明晶体,呈现浅绿、黄绿、褐红、浅紫等多种绚丽光泽。尤其在地下岩浆冷凝而成的岩浆岩中,时常有大块、柱状的磷灰石晶体。选其优质者打磨成宝石,更是流光溢彩,几乎不逊碧玺、海蓝宝这些名贵的“光之宝石”,价格却“亲民”许多。
磷灰石是钙的磷酸盐,作为宝石尽管物美价廉,可惜身子骨略显娇贵:摩氏硬度只有5,与碧玺、海蓝宝相比,要低上两三级,较易磨损。因此,磷灰石往往无缘栖身华丽的戒指,主要用于制作不怎么磕碰的项链、耳坠等。
然而纯净的磷灰石,具有无可替代的“灵性”。如果拿起一块加热、暴晒后放在暗处,它还会发出幽幽的荧光。古人据此传说,佩戴磷灰石所制的首饰,就能与神灵沟通。其实,这是由于其内部的部分电子从光热中吸收了能量,又通过发光把这些能量释放出来。此外,一些磷灰石宝石的晶体结构与金绿宝石(猫眼石)相似,光照下也能呈现一道“猫眼”状的光带。

其中一种拥有霓虹般的蓝绿光泽(图2)。

打磨后简直能媲美珍稀的蓝色碧玺。沉积岩中的磷灰石,外表灰头土脸(图3)。

却是工业生产所需的磷矿,火柴盒上的红磷就来自它们(图4)。
远古沉积,资源宝库
不过,大部分磷灰石并没有如此炫酷。它们多以小颗粒或碎块的模样,与其他矿物一起“混搭”在灰扑扑的“磷块岩”中,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沉积岩层:远古时期的河流和冰川,把陆地上的磷带入海洋,逐渐在海底沉积下来,又历经地壳运动、海陆变迁来到地面。
责任编辑 / 董子凡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