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我说


文章出自:博物 2014年第02期

标签: 读编互动   博物广知   

白梅
红梅
蜡梅

三色“梅花”

福建福州·陈韵思

这期的“诗词演义”提到我最喜欢的《一剪梅》,太赞了!文章里说古人不区分蜡梅和梅花,意思就是其实蜡梅不是梅吗?我们学校图书馆里挂着一幅很大的图,画着红梅、白梅和蜡梅,老师还说“三色梅”是国画的传统题材呢。另外,《一剪梅》的“剪”又是什么意思呢?

《博物》

在我国古代,确实有3种“梅花”:白梅、红梅、黄梅。白梅是最标准、最经典的梅花。所谓“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指的就是颜色洁白、凌寒开放的白梅,古人认为它象征着高洁的品行。至于红梅,虽然跟白梅其实是同一个物种,但在古人看来,它们的气质风貌却相差甚远。所以,妖艳热烈的红梅在过去曾被用来指代风骚女子。

而所谓“黄梅”,实际上就是蜡梅。在植物学中,蜡梅与真正的梅花完全不同,亲缘关系也比较远。但在宋朝以前,古人不详细区分梅花和蜡梅,诗词中说的“梅花”,也把蜡梅包括在内。

相传南北朝时,刘宋的寿阳公主在“梅花”树下睡着,额头落了花瓣,染上淡淡痕迹。宫女就纷纷效仿,在额上画“梅花妆”。而这个“梅花”却是蜡梅,梅花妆也就是“对镜贴花黄”里的“花黄”,是蜡梅那样的浅黄色。后来,“花黄”又演化成一种头饰,叫做“花胜”或“人胜”,有些用彩纸剪成。“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指的就是这种头饰。所以,词牌“一剪梅”中的“剪”字,也有人认为源于梅花样式的花胜。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