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贱气节在 野菜孝当先


文章出自:博物 2014年第03期 作者: 王辰 

标签: 草木庄园   

草木ID卡

藜,又名灰菜、灰涤菜、胭脂菜、鹤顶草,一年生草本,产于我国南北各地,生于路旁、荒地、田间、房前屋后。藜的枝茎粗壮,常具条棱,叶片长卵形,背面常有白粉,花绿色,较小,多朵聚集而生。藜可作为牲畜饲料,入药可止皮肤搔痒,或治疗腹泻。

孔子窘困食藜羹

一定要将孔子截在半路!陈、蔡两国的大夫商议之后,一致得出了这个结论。孔子在列国周游时,途经种种坎坷,辗转来到了陈蔡两国之间。听说楚昭王已派遣了使者前来迎接,倘使楚国因重用了孔子而强大起来,相邻的陈蔡难免受到威胁。由此之故,两国大夫才决定“截杀”——然而孔子毕竟声名显赫,哪国都不肯承担杀天下大贤人的恶名,于是他们定下毒计,派兵将孔子及其弟子一行人,围困在郊野,不动手杀戮,而等其粮绝饿死。

干粮耗尽,孔子便带领着弟子们,就地采撷野菜为食。将名为“藜藿”的野菜煮制成汤羹,连半粒粟米也见不到,这就是孔子一行人唯一的食物了。这野菜彼时只有贫困下贱之人才会采食,滋味寡淡,难以下咽,弟子们有的大声抱怨,也有的暗自垂泪,孔子却欣欣然吃下野菜汤,讲道:昔年尧帝就住在简陋的茅草屋中,吃粗粮,喝的也是这藜藿制成的汤羹,那时不是人人羡慕的盛世吗?说罢,孔子慷慨讲经诵歌,身虽窘困,而弦音不绝。后来楚兵终于前来解围,至于孔子甘之如饴的藜藿汤羹,也被此后的士大夫们看作清贫困顿却不失气节的象征。

老枝为杖尽孝道

今人将植物分类学中隶属于藜科藜属的植物,统称为藜,也就是古人所谓的藜藿。春日,藜萌发出嫩芽,可以采摘作为野菜,古时为贫贱人所食用。如孔子一般沦落到吃藜羹的地步,通常都是困苦到了相当程度。例如白居易写青年士子尚未发迹时的贫困模样:“布衾不周体,藜茹才充腹。”意思是衣衫褴褛,权且采藜为食。相比于藜藿的低贱,精美的肉类和粮食则称为膏粱,古人将“藜藿”与“膏粱”作为一对反义词,分别指代贫贱与富贵。

责任编辑 / 王辰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