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晶石
俏丽小骗子
标签: 石头记
“假红宝石”欺世人

在英国王冠的正面中央,镶嵌着一颗170克拉的“黑太子红宝石”。它得名自14世纪的英格兰王子“黑太子”爱德华,这位王子能征善战,有一次帮友邦国王打赢内战,获赠了这颗宝石。后来此石被历代英王继承,19世纪英国国力最盛时,用3000多颗宝石打造了一顶“帝国王冠”,而它就位于最醒目的位置。
同属英国王室、重361克拉的“帖木儿红宝石”,更是命运坎坷。它最初是14世纪中亚枭雄帖木儿攻占印度所获,又在蒙古、波斯、印度的帝国争霸战中几经易主,直到1849年被英国东印度公司掳走,献给了维多利亚女王。还有俄国女沙皇叶卡捷琳娜加冕时所戴的“大皇冠”,顶端的巨型“红宝石”重达398.7克拉!到20世纪,这些绝世珍宝才被验明并非红宝石,而是尖晶石。
在我国历史上,类似情况也不少见。像元代从西域、南洋进口的“巴拉斯”红宝石,清代亲王和一品大员的官帽“红宝石顶戴”,几乎都是尖晶石……
只怨天生太丽质

尖晶石屡屡“行骗得手”,缘于古人对宝石“只重外表,不识内涵”,缺乏辨认方法。尖晶石常与红宝石一同伴生,其中一些打磨后也是明亮鲜红,肉眼极易混淆。而借助现代矿物学手段,区分两者并不难:在偏光镜下,红宝石的颜色深浅变幻,尖晶石却不会变色;红宝石晶体呈柱状或板状,尖晶石则多为“棱角分明”的八面体。此外,尖晶石对光线的折射率较低,密度、硬度也较小。
责任编辑 / 董子凡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