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叶虫
伟大的史前“小强”

一张“鞋底”分三叶
顾名思义,三叶虫的外表,就像是三片叶子组合起来一样。不过,这“三叶”到底是哪三片叶呢?一般人恐怕未必能答上来。

在分类上,三叶虫和今天的昆虫、蜘蛛、蝎子、虾蟹等同属于节肢动物门,却自成一个“三叶虫纲”,身体结构跟今天的节肢动物差别不小。
在各地的自然博物馆里,基本都能找到三叶虫的化石。它们粗看如同鞋底,是带有横向条纹的圆形或椭圆形。再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其身体纵向分为头甲、胸甲和尾甲三部分,由一条突起的中轴贯穿,胸甲两侧则是一条条肋骨状的体节。这些体节组成的两片“肋叶”,加上中央的“轴叶”,左中右一共“三叶”,就是它们名字的来源。
三叶虫的甲壳主要由几丁质、碳酸钙和磷酸钙组成,质地坚硬厚实,把嘴巴、腹部、步足等都遮覆在下面。但甲壳不能随身体生长一起变大,因此它们在生长过程中,需要经常蜕壳。与今天的螃蟹、蝎子不同,三叶虫在蜕壳期间,不能将壳中的大部分矿物质重新吸收,而是留下近乎“满状态”的外壳。这也是三叶虫化石为何特别多的原因—大部分根本不是它们的遗体,只是蜕掉的空壳而已!
最早“开眼”看世界
三叶虫最初出现在5亿多年前寒武纪早期的海洋中,是最早的多细胞动物之一。当时全球陆地上还是一片荒芜,海洋里的物种也远没有今天多。三叶虫的生存历程,贯穿了恐龙出现前的整个“古生代”,直到2.3亿年前才最终灭绝。
责任编辑 / 董子凡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