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花三重奏
油桐
新贵!春日浪漫桐花祭
当4月暖风为台湾岛带来又一个灿烂花季时,苗栗县的客家村落旁,高大的树木挂起满枝白色花朵,“桐花祭”的盛典也随之展开。满树洁白的桐花,一边在枝头次第开放,一边掉落在地,将地面铺上了一层落花地毯。捡拾一朵桐花细看,白色花朵分作五瓣,每枚花瓣靠近基部处,或淡红,或灿黄,带着一点点区别于整体的色彩,为这花朵添了几分灵性。
“桐花祭”是近十年来新兴的游览项目,虽是为了推动客家文化的传播而人为设立,但实则桐花与旧时客家人的生活,委实密切相关。这些绽放桐花的树木,实为油桐树,曾是客家人极为重要的经济作物。顾名思义,油桐以出产油脂而知名,果实所榨之油,被客家人用于涂刷渔船,具有防水防腐之效。用桐油刷过的木质家具,表面润滑光亮,曾被人当作高档货追捧。此外,桐油也可作为建筑、机械等领域的工业用油。由于用途广泛,自清朝康熙年间起,移居台湾岛的客家人,往往依着村落,栽种大片油桐树。一度油桐与烟草、樟树(用于制作樟脑)并称为台湾种植业的三大支柱。
如今的“桐花祭”,人们则更看重桐花遍布的美景,借着春光,赏花踏青。油桐树实际上是两种树木的统称:一种正式名就叫做油桐,开花稍早,4月上旬已绽放,叶片硕大,较少分裂,果实无棱而平滑;另一种叫做木油桐,台湾常称之为千年桐,开花自4月至6月,叶片常有浅裂,花朵略小,果实具3棱,外皮皱褶。“桐花祭”的主角,以木油桐居多,因花期5月最盛,民间称此花为“五月雪”。
既然称作“祭”,这一盛典也包含了客家人对于祖先的祭奠,以及对于天赐油桐树的感恩。虽然油桐树自古于中原地区即有栽种,长江流域及其以南都可见到,但早在宋朝时,桐花就被当作南方风物的代表。祖籍福建的南宋文人陈藻,外出游历之后还乡,作《归入古田界作》一诗,其中词句道:“土宜辞荔子,村坞尽油桐。”如今身在台湾的客家人,也因“桐花祭”声名鹊起,故而选了桐花图案作为“族徽”。除却苗栗县,台湾岛上其他多个地区,也纷纷兴起了观赏桐花的热潮。
责任编辑 / 王辰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