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日浩劫
地球生命大灭绝事件
标签: 动物世界

No.1奥陶纪大灭绝
巨型鹦鹉螺的末日
灭绝规模:地球85%的生物物种
4.46亿年前的奥陶纪,几只三叶虫在海底缓缓爬行觅食,搅起大团泥沙。一片混浊中,一只长达11米的巨大鹦鹉螺突然现身—这家伙外形怪异,长着触手的脑袋极像乌贼,身后尖长的外壳又像海螺,是当时全世界最大的食肉动物。察觉危险的三叶虫纷纷往沙子里钻,可鹦鹉螺毫不在乎这种小伎俩,它用灵活的触手翻动着海底的沙子,几下就挖出了一只三叶虫送到嘴边,角质喙“咔嚓”一声就咬碎了甲壳。就在鹦鹉螺准备再开杀戒时,一股凉凉的海水迎面而来,让它感到很不舒服,赶紧朝远离冷水的方向游去。它还不知道,一场来自南方的巨变,即将结束它们称霸海洋的时代。
奥陶纪始于距今4.95亿年前,是“古生代”的第二个纪。那时气候温暖,全球大部分区域都是海洋,大陆则多被淹没在海面之下,形成了面积广大的浅海。自从5.4亿年前的“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以来,海洋生物欣欣向荣,海百合、笔石、三叶虫、鹦鹉螺等无脊椎动物是奥陶纪海洋的“主人”,它们在阳光充足的浅海繁衍生息,演化出繁多的种类。

绘图/周明婕

巨变发生在奥陶纪末期,当时部分大陆漂移至南极区域,在南半球形成了巨大的冰盖。这影响了大气和海洋环流,导致全球大幅变冷,大量水分被封冻在冰川中,海平面下降了数十米,海水也变得更冷、更缺氧。在由此引发的浩劫中,地球85%的生物物种灭亡,大型鹦鹉螺和很多种类的三叶虫损失殆尽。
奥陶纪大灭绝是地球历史上第一次生物大灭绝,但也有少数动物类群得以逃生,甚至逃过了之后的每一次大灭绝而幸存至今,比如鲎和海百合。这份名单中也包括鹦鹉螺,然而今天太平洋、印度洋中的它们,最大者不过20多厘米,跟它们的巨型祖先已不可相提并论了。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