褒禅山
重走王安石的游记路
标签: 自然地理
公元1054年夏,和州(今安徽含山县)北面褒禅山中,5个读书人打扮的“驴友”,正兴致盎然地游山玩水……这段闲游经历,被其中一人写成游记,并成为千古名篇。他就是北宋时期的文坛与政坛明星:王安石。

褒禅山属大别山余脉,横亘在巢湖之滨,隔断了楚霸王自刎的乌江与伍子胥偷渡的昭关。后人到此旅游,无不是拿着王大人的游记做攻略,以为一山之中就有各种风格迥异的景致。而实际上,王安石当时游赏的,并非只有褒禅山一座,还有与之相邻的华阳山和马山,只不过由于那篇游记太过出名,后人便习惯将它们统称作“褒禅山”。

褒禅山、褒禅寺
高僧圆寂山改名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山色翠霭的褒禅山,古称华(音“花”)山,由灵芝山、起云峰和碗儿岭三座小山头组成,呈标准的“山”字形排列。别看它海拔不足300米,却因大别山南麓形成的小气候,让它每到雨季,山顶都会形成大片云朵,远望好似世外仙境。唐太宗时期,有个法号叫“慧褒”的高僧云游到此,认定这里有灵气,便在此“结庐修禅”。
责任编辑 / 郭亦城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