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错高古村五:工布藏刀
投稿时间:2019年04月03日 投稿人:老兵修哥

藏刀成品
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错高古村五
工布藏刀:几近失传的手工制品
工布藏刀,是不得不说的错高村宝贝。赤列的舅舅边巴次仁就是工布藏刀制作的传人,今年40岁,十多年前在向师傅学习了藏刀制作技艺后,开始独立门户。由于措高村地处偏僻的巴松措尽头,交通十分不便,基本没有游客能到达那里,所以他只能主要为本村村民制作藏刀,偶尔有村外的人向其索要,边巴也要腾出时间才能开炉打造。
工布地区的藏刀遐迩闻名,分为易贡藏刀和工布藏刀,是工布藏族百姓特有的生活器具。其中,工布藏刀形呈单刃,刀尖似弦月,刀鞘多为木质,显得朴实无华,质地厚重,与康巴等地区藏刀的银制刀鞘和华丽装饰有所不同。
工布藏刀早年的作用主要是在附近森林猎杀熊、虎等猛兽,据闻也曾被先民带到抵御英军的战场,作为杀敌保家的武器。自禁猎后,藏刀则成了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一般刀具,用途广泛。当然,也有很多前往藏区旅游的内地人喜欢购买这种藏刀作为纪念品,或将此作为辟邪的圣物,拿回去挂在家中祈求平安。
边巴说,以前制作藏刀刀身的钢材都是巴松措边的一种矿石炼成的,现在已经没人炼钢,所以改用汽车钢板做原料。边巴则是用北京吉普的钢板制作,钢性坚韧,而且取材相对容易。
边巴在自己家院子里有一间作坊,里面堆满了各种工具和材料。需要藏刀的人跟边巴谈好尺寸和价格后,边巴就会根据刀身大小选择钢材料,点上高温炉,开始锻打钢坯。边巴锻打刀身所用炉子里的炭料,也是村里山上遍地的青岗树,火力猛,耐燃,而且还散发出一股淡淡的清香味。
一块本来是用于汽车减震用的钢板,经过边巴数次锻打后,逐渐变成一把藏刀刀身雏形,然后就开始用砂轮打磨和开刃。笔者观察,打磨是所有工序中最重要的环节,如果这个环节稍有失误,要么刀背或刀面就会变形,要么刃口就会不平,将前功尽弃。
打磨好后,边巴就会对刀刃进行淬火,这个过程考验的是制作者对钢性的了解和日常经验的积累,一把淬火上乘的藏刀,可以达到削铁如泥、吹发可断的效果。
在等待刀刃散热的过程,边巴就开始制作刀把。工布藏刀的刀把,是用当地一种叫做“麻木”的树木为原料制作的,也由边巴自己在附近山上砍伐,这种木材密度大,硬度高,制作过程中可塑性极强,不易开裂。成型后使用则十分坚硬,任时光流逝,不但不会变形,反而会形成包浆,与人肌肤可亲。制作刀把时,边巴还会用到一些边角铁料,平时也会捡一些废旧搪瓷脸盆,敲下上面的搪瓷经过高温熔化后使用。
刀把装上后,边巴又用藏名“松心”的木料制作刀鞘。他将“松心”剖作两半,根据刀的型状在其中一块上挖槽,两块合并而成就是一把严丝合缝的刀鞘,然后裁剪牛皮对刀鞘进行包裹。最后,边巴再从厚一些的牛皮料上裁下宽度不到1 厘米的条子,缠绕在刀鞘上,既起到装饰作用,还可以用作藏刀的挂件,至此,一把精美的藏刀就呈现在了人们面前。边巴一个人一天,可以制作一把40厘米长的藏刀。
边巴说,现在村子里会这个工艺的人几乎没有了,年轻人不愿意学,老师傅又做不动,只有自己还在坚守这个传统手艺。等村子旅游业兴起来了,购买的游客多了,他要去工商部门申请注册一个自己的商标,刻在藏刀上。
很多人都有一个西藏梦。有人说去一次西藏就会让人心灵净化,也有人说凡俗的灵魂岂能因一次远行而升华。其实,一次西行既不能让人悟到生命的本质,但也不是不能提升人的心境。当我们身处蓝天白云之下,看虔诚的信徒匍匐着一步一步朝向圣地,听六字真言撞击耳膜,嗅桑烟咸淡沁人心脾,实能让人感到自己的渺小,悟者抛却贪嗔痴三毒三垢,未悟者亦能为之震撼。
如果有机会,你也可以去错高村看看。

藏刀传人边巴

选料

锻打

淬火

锯刀把

套把

制作刀鞘